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特色 >>中药方剂

秋季润燥当用石斛 推荐四款食谱
  发表日期:2024年3月21日  共浏览64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干燥的秋季,滋阴润燥是很多人的养生原则。石斛是中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那么,你了解石斛吗?应该如何食用呢?

什么是石斛?

石斛味甘,微寒,具有养胃生津、滋阴除热的功效,对秋燥伤津所致的口干口渴、咽干唇燥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另外,石斛是大家熟知的治疗目疾的中成药石斛夜光丸的主药,具有明目作用,可治疗视力减退。因此,近视、远视、轻度白内障患者若出现秋燥时可取石斛与菊花同煎代茶饮。因石斛中的有效成分只有久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煎的过程中应先煎石斛30分钟,再放入菊花煎5—10分钟。

石斛常用量为6—12克,大剂量可抑制心脏和呼吸、降低血压,因此切勿擅自加剂量。因本品有敛邪的作用,所以感冒初起者忌服。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1、增强体质

石斛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清代《药性论》说石斛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石斛内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实验证明石斛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

2、补益脾胃

脾胃有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重要作用,是营养的源泉,因此营养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的功能。石斛是益胃生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再新》中均有记载,人民称他为“肠胃药”,是治疗胃脘痛,上腹涨痛的常用药物。

现代实验证实,石斛对脾胃病中常见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症,同时,口服石斛煎液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的排空能力,帮助消化。

3、清虚热

虚热,表现为身体疲乏无力,头晕眼花,面色潮红、心悸心慌、咳嗽少痰、失眠健忘、小便黄赤、舌红、脉细等一组症状。《本草纲目拾遗》、《本草衍义》分别记载“清胃除虚热,”“痔胃中虚热”。与普通清热药物相比,石斛所清的虚热完全是一种虚热,是以阴虚,热盛为特点的。药理实验表明,石斛能够显著的降低热盛家兔的发热高峰值和体温反应指数,缩短发挥热时间。

4、护肝利胆

石斛有较好的利胆作用,历代医家都认为“铁皮枫斗”具有滋养肝阴的作用,是治疗各种肝胆并的要药,可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

四款石斛养生药膳

1、石斛老鸽汤

特色:清而不淡,补而不燥;具有滋阴清热,调理身体机能,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制作方法:准备好优质铁皮石斛10-20克、老鸽1只、花旗参2克、瘦肉适量。然后将铁皮石斛洗净,用水浸泡10分钟;鸭腿过沸水后切块,将焯过水的老鸭块加入盐、生姜块、火腿片、料酒、水,炖20分钟;将炖好的鸭汤与泡好的铁皮石斛一同装入炖盅里,放进蒸箱蒸1个小时后,调味即可。

2、铁皮石斛养生汤

特色:美容养颜、调节内分泌、养护卵巢。

制作方法:取新鲜铁皮石斛10克、黄精15克、香菇2个、铁棍山药15克、筒子骨及食盐适量,香葱1根;用料清除杂质、洗净,加水适度煲汤,食前加入切断的香葱和食盐。此汤能调节内分泌、填精增液,对女性润卵养泡、促进卵泡生长等有很好的作用。

3、石斛淮山党参煲水蛇

特色:滋阴养胃清热。

制作方法:石斛15克、淮山30克、党参35克、水蛇500克、生姜3片。各药材稍浸泡,洗净;水蛇宰洗净,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晾干水,起油镬稍爆炒。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油便可。

4、石斛花胶炖瘦肉

特色:滋补养阴养胃益气。

制作方法:石斛15克(中药店有售)、花胶40克、猪瘦肉300克、生姜3片。石斛洗净;花胶浸泡1小时,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切段状;猪瘦肉洗净,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000毫升(约4碗量),隔水炖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Google
 
上一篇:珍珠粉可增强免疫力 外敷内用更有效
下一篇:晚上喝什么可以安神驱寒?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5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64]
 · 北京大观园 [36480]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2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37.69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