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利用穴位刺激,调动自身的防病抗病机能,相对来说副作用小,又能起到双向调节效果,同时也能调和气血,通经络和养脏腑,达到延年益寿效果。针灸有自己的适应症,特别是在治疗以下疾病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针灸擅长治疗哪些疾病?
1、神经类疾病
神经退行性病变,各种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和神经痛以及股外侧皮神经炎,糖尿病所引起的手指发麻等等,都可以利用针灸的方式来调理。
2、急慢性痛症
关节疼痛、牙齿痛、头痛等,不管是哪种原因所引起的疼痛,都可以利用针灸的方式来缓解。
3、儿童疾病
无论是儿童消化不良,还是儿童咳嗽易感冒等都可以利用针灸的方式来调理。
4、皮肤病
顽固性皮肤病,包括痤疮、神经性皮炎和带状疱疹等,这些都是针灸的适用范围,也能防止治疗后发生神经痛。
5、妇科疾病
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早衰和痛经等妇科疾病也可以利用针灸调理。
6、消化道疾病
除了胃炎和胃胀等消化道疾病外,针灸也能调理便秘和腹泻等问题。
针灸应注意哪几点?
1、针灸的时间
过于饥饿、太劳累、酗酒后不能针灸,不然会造成脉乱气散,此类人应推迟针灸的时间,等体力恢复和进食后再针灸。
2、避免太紧张
过度紧张下针灸会导致脉乱气散,从而引发晕针或其他不良反应,因此等情绪平稳时再针灸。
3、针灸时不能化妆或喷香水
中医以望闻问切来判断疾病,化妆或喷香水可影响中医准确判断和辨证论治。
4、不可憋尿
针灸前应排空膀胱,防止针灸后留针而产生不适,又或是针灸腹部时刺激膀胱。
5、做好皮肤清洁
针灸前后应注意皮肤清洁和卫生,防止进口受到感染。针灸后无需特意皮肤消毒,不过不能接触脏水和油污;针灸后三个小时内不能洗澡,也不能接触冷水和受凉,以免导致轻微感染或外感症状。
温馨提示
虽然针灸有一定的好处,又能治疗多种疾病,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第一,不少糖尿病患者伴有神经病变,伤口愈合速度慢,即使有很小的针口也难以愈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感染;第二,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者,针灸可能会造成流血不止;第三,皮肤出现感染、溃疡以及肿瘤患者同样也不能针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