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外科

4类女性更易患乳腺增生 中医如何应对
  发表日期:2024年3月14日  共浏览46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对乳腺增生的治疗偏方,很多患者感兴趣,大家寻求乳腺增生的治疗偏方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实现疾病治疗,恢复健康的体魄,关于乳腺增生的治疗偏方专家推荐以下几种不仅好用的方法。

4类女性更需防范乳腺增生

1、乳腺增生多年不愈

乳腺增生是一种慢性疾病,尽管不是每一例乳腺增生都会恶变,但两者之间的诸多联系,提示人们要积极进行乳腺保健与治疗。乳腺增生中年龄较大、病史较长、肿块较大、肿块与月经关系不明显者,容易发生恶变。鉴于乳腺增生有可能恶变,建议尽早调理改善,不可拖延大意。

2、反复做人工流产手术

很多女性在做人流前总是问医生:人流对身体有多大影响?而她们考虑的一般都是指对肉体的损伤及疼痛,而没有认识到不痛不痒的激素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3、常用激素类药品或化妆品

研究证明:滥用含雌激素类的保健品,可能导致乳腺癌。

4、有乳腺癌家族史

除去遗传原因和环境因素,我们每个人都是庞大的家族上伸出的一个枝桠——主干的健康状况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未来。

乳腺增生中医如何应对?

中医认为,按摩能够疏通乳房经脉,促进经脉的气血及淋巴液循环,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下面介绍三种简单的手法,大家可根据情况选择。

1、侧推法

按摩右侧乳房时要抬起右手,可用指尖向后捂右耳,此时前臂向前与身体呈垂直状态。用左手掌根和掌面自胸正中部着力,横向推按右侧乳房至腋下,返回时用五指指肚将乳房组织带回,反复20—50次。以同样的步骤在左侧再做一遍。

2、直推法

用自己的右手掌在乳房的左上方,也就是锁骨下方的地方,力道均匀的向下推,直到乳房的根部,然后在往上推,就这样来回的推,重复20到50次就可以了,然后换左手重复刚才的动作。

3、振荡法

按摩右侧乳房时,以左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中医推荐治疗乳腺增生的方剂

方剂一:消癖汤

柴胡15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半夏10克,全瓜蒌20克,川贝母10克,茯苓20克,橘核15克,荔枝核15克,穿山甲10克,丝瓜络30克。水煎两遍调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应去掉不必要的思想顾虑,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消癖汤中,柴胡、青皮、香附可舒肝解郁;当归、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半夏、瓜蒌、贝母、茯苓、荔枝核、橘核消痰散结;穿山甲、丝瓜络软坚通络。诸药合之,使壅者通,郁者达,结者散,坚者软。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方剂二:乳核饮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三:乳块消汤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四:加味瓜蒌汤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组成: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Google
 
上一篇:肠胃湿热调理需注意 推荐几款食疗帮助调养
下一篇:中医如何治疗皮肤瘙痒?可采取这5种中医疗法!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17.18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