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走遍中国 >>热门旅游目的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
  发表日期:2024年3月7日  共浏览79 次   出处:旅游与摄影杂志社作者:清浅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我不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但我看到我眼前的景象,却觉得这就是桃花源了——遗世独立,原始古朴,自然静谧。

宁谧的奉家古桃源 方建宏 摄

宋代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有一名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句话用在湖南新化奉家镇下团村的桃花源上面,险远是有的,但并非奇伟瑰怪,而是世外桃源,仙境渺渺。

驱车从紫鹊界梯田出来,一路盘旋在盘山公路上,公路狭窄而陡峭,路面也不平滑。帮我们开车带路的驾驶员车技娴熟,因为习惯于走盘山路,把车开得飞快。纵使两边山林簌簌,不乏有好景致,但我着实无心欣赏,一会儿功夫竟有些晕车了。

突然,驾驶者将车停在一处观景台说:“下面就是桃花源了。”下车后我惊呆了,走了两个小时的盘山路,颠簸险峻,眼前豁然开朗,面对的是一幅如画般的美景:偌大的山坳下面静静地躺着一个原生态的村落,雨雾中,有绿油油的田地,有星星点点分布的村居,有清亮的小河,袅袅的炊烟,最重要的,有一簇簇粉色如画的桃花林染满了整个山坳,恰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遗世独立,原始古朴,自然静谧。

7月的奉家 袁晓晔 摄

下团村,位于新化县奉家镇,是当年红二军团扎营地,后又被粟海等学者考证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行笔路线。居住在这里的瑶人,在宋、明王朝的逼迫之下转为汉族,但现在依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瑶族文化特质。村民好客,民风淳朴,村子里栽满了多种桃树,初春,成为桃花覆盖的村庄,素有“桃花源”之称。

为了保持下团村古村落的风貌,使“桃花源”名符其实,这里的民居都要保持原有的结构与风格。村民大多姓奉,民风淳朴、原始,一位热心的中年村民带我们去到村里的祠堂,告知我们说他们的族谱当中有记载他们的祖先来到这里正是“避秦时乱”,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说法完全契合,所以他们都相信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的确,走在这微雨清新的田间小路上,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山峦,路两边是粉色红色相间的桃花林,映在池塘的一池春水中,一座座古老的村舍,人迹少见,鸡犬之声相闻,不问世事,远离尘嚣,这里难道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吗?

奉家古桃花源 袁小锋 摄

由于并未做过多的推广宣传,湖南省外鲜有人知道奉家镇“桃花源”,因此游客主要以省内为主,有一些自驾来的游客多来自周边地区,娄底、长沙、株洲、湘潭等地。时值3月下旬,虽桃花盛开,但游客并不多,我想大概是因为新化以紫鹊界梯田为主要观赏地,来新化的游客一般会先到紫鹊界梯田,再到其他景点游览,如梅山龙宫、奉家桃花源等。而此时梯田还未到插秧时节,还属淡季,因此还未聚集大量游客。但导游和村民都告诉我们,2018年春节的时候湖南卫视在这里现场直播了一台颇具民族特色的演出节目,会大大提升“桃花源”的知名度。我一面感到欣慰,毕竟这样的好地方被更多人所知是件好事,同时又有一丝担忧,如果有一天这里成为一个游客熙熙攘攘的所在,会不会破坏“桃花源”本真的味道呢?

身在大城市的人们,被裹挟在滚滚的社会潮流和欲望洪流当中,想停也停不下来。很多人像机器一样每天保持着高速运转,生怕稍慢一点就会被时代的车轮甩在身后。然而在忙碌而紧张的间隙,谁不想去到这样一个地方:山清水秀,安静原始,没有空气污染,没有现代工业的嘈杂。人与人关系简单,与世无争,有着最原始的农耕文化,过着一种安静祥和的田园生活。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没有纷争,日子从容,也许这个桃花源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但如果能让入世的人们有片刻出世的愉悦放松,能从喧嚣浮躁中抬起头透口气,就足够了。

奉家古桃花源:捕鱼 曾文贵 摄

延伸阅读:

全国各地的“桃花源”

自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它就给足了后人想象的空间,究竟那个宁静隐秘的地方在现实中存在与否,直至1000多年后的此时此刻,我们依然无法定论。而全国各地也涌现出许多《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原型地,有的是风貌几乎完全一致,有的是地名依据相当可考……

湖南常德桃源县桃花源

■地理位置:桃源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与沅陵县、张家界市的慈利县、永定区交界,东与常德市的临澧县、鼎城区接壤,北枕石门县,南抵益阳市的安化县。

■原型依据:“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管辖十三县,其中的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唐、五代时期,今桃源地域均为武陵县的一部分。公元963年(宋太祖乾德元年),置桃源县。历代地理志书和文人咏歌中多有认定,特别是在永贞元年(805年),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在革新失败后,被贬到任朗州任司马,曾常到桃花源游览,写有长篇歌行《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桃源行》等诗作,并题有《桃源佳致》刻碑。在《桃源行》中,诗人用诗的语言重复了陶渊明在散文中叙述的故事。

重庆酉阳县桃花源

■地理位置:酉阳地处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腹地,是重庆幅员面积最大、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森林覆盖率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县。

■原型依据:相传在秦朝,有一群咸阳儒生,背负诗书,携妻带子,逃离咸阳,经汉中、剑门关,顺嘉陵江而下,至江州(今重庆),沿长江至枳城(今涪陵),再沿乌江而上来酉阳,从此与世隔绝,不通音信,在此生息繁衍,过着“日出躬耕绿野,日落沉醉红霞”的生活,大量的诗书典籍得以保存。后人有诗曰:“千卷遗书秦火后,几人负笈酉山阳。”《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有秦人,负书笈,辗转来酉”“核其形,与渊明所记桃花源者,毫厘不爽。”2009年10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亲笔题词“中国酉阳桃花源风景区”。酉阳桃花源景区先后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殊荣。

安徽黄山黟县桃花源

■地理位置:黟县桃花源长廊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指黟县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

■原型依据:这一带的山水形胜、风情掌故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景象十分契合。在南宋歙人祝穆编撰的《方舆胜览》中,就有黟县樵贵谷的记载:“樵贵谷,在徽州黟县北。昔土人入山,行七日,至一穴,豁然,周三十里,中有十余家,云是秦人,入此避地。”陶渊明的一支后人就居住在黟县,因而成为《桃花源记》的原型或参照地的又一个依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在该县西武乡赤岭村陶贤传家,发现其珍藏的《陶氏宗谱》。

江西星子县桃花源

■地理位置:位于山南景区西南部,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总面积约一万多亩,"桃花源"又称康王谷,是庐山第一长峡谷,全长约15华里。

■原型依据: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昔日陶渊明自故里栗里村(现温泉疗养院,属温泉景区)至东林寺访彗远高僧,这里位于陶渊明居处不远,是诗人往返庐山东林寺必经之处。据《庐山志》、《南康府志》、《星子县志》等志书所载,陶渊明故居在星子县西七里的上京山(亦名玉京山),这里西距康王谷桃花源二十里。康王谷位于两山相交的极窄处,两侧均为海拔六百米至一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外人无法进入也无法得知有这一绝佳去处。其内则豁然开朗,谷深十五里,地平如砥,遍植水稻桑麻,竹木繁茂,总面积约一万多亩,环境十分优美。

湖北十堰市竹山县桃花源

■地理位置:竹山县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区。

■原型依据:《竹山地名志》记载,桃源村名始于晋代。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尤其是,峡谷入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属竹山县官渡镇;出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乡,属竹溪县。古时信息不畅,据分析,这个郡与南阳应该很近,所以南阳刘子骥才会听说此事。而与南阳相邻的郡只有上庸郡。这里的自然景观,很符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很不易于寻找,连世世代代生活在附近的当地老百姓都很少进去。

浏览过这么多虽不同起源,但都让人心驰神往的“桃花源”,感觉其实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或者哪一个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已经不重要了,或许它真的只存在于我们那颗向往落英缤纷、怡然自乐的无忧之心当中,时隐时现。

奉家古桃花源:担稻草 曾文贵 摄

(图片由湖南省新化县人民政府提供)

陶渊明《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Google
 
上一篇: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下一篇:红瑶:一生三千青丝 一世相思来寄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6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4]
 · 北京大观园 [3650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1,015.137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