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和脾胃疾病多发,通常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所引起的,所以防治的重点是调整饮食和情绪,主要从疏肝、清肝和平肝等多个角度来调理。
情志和饮食是如何诱发疾病的?
1、情志
情志过极可直接损害肝脏,造成肝气郁滞,肝疏泄功能受损。中医认为肝主藏血,疏泄于心肺,心气可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使得血液流通于全身,进而滋养五脏六腑和四肢,为其提供所需营养,所以心脏赖于肝血滋养。肝气郁滞、肝失疏泄,那么就无法为心脏提供所需血液和氧气,从而诱发心气亏虚,血脉运行异常,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另外,肝阴不足无法制约肝阳,造成肝阳亢盛,进而诱发高血压。
2、饮食
吃太多辛辣和油腻食物,超出脾胃消化负荷,大量食物堆积可转化为脂浊和痰湿,久而久之阻滞脾胃气机,使得脾气不升,胃气又不降,久而久之诱发脾胃系统性疾病。肝气疏泄功能调畅脾胃升降,痰湿内生可影响脾胃,阻碍肝气疏泄,进而导致肝脾疾病。
中医如何治疗这些疾病?
1、疏肝
无论是肝郁症、肝热、肝火,还是肝瘀和肝阴虚、肝风等都需要疏肝,只不过疏肝的程度不一样,配伍方法和疏肝药物选择也有很大差异,应在中医指导下辩证用中药调理。
2、饮食调理
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远离油腻、生冷、寒凉和辛辣刺激食物,做到饮食有节,各种营养均衡摄入,这样才能补益精气,增强抵抗邪气能力,降低患病风险。
3、防寒保暖
不能吃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食物,不可穿露肚脐装,以免寒邪入侵脾胃,损害正气,从而诱发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除了调畅情志和饮食外,还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受寒。
4、保持规律作息
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可损害肝肾,造成肝肾亏虚和身体虚弱,从而诱发疾病,因此应按时起床,按时入睡。
温馨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自我解压,通过户外运动、培养兴趣爱好或唱歌的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做到饮食有节,每顿饭吃7~8分饱就行,不可暴饮暴食。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避免过度劳累,23点之前入睡,每天晚上应睡够7~8个小时;与此同时应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