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洞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将乐县,史称“古镛”,素有“文化之邑”的美称,是福建省最早立县的七大古县之一,至今已有1700多年。古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大自然赋予的神奇的溶洞景观,境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历经亿万年的沧海变迁,形成了14个各具特色的溶洞,其中金华洞、银华洞、玉华洞最具特色,堪称“三华胜景”。在“三华胜景”中,最具盛名的当数玉华洞。至今,它已有1800多年的游览史。玉华洞地处将乐城区之南的天阶山下,被誉为“闽山第一洞”,为“中国四大名洞”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玉华洞总长5公里,有6个支洞,3股流泉,169个景点。以风取胜、以水见长、以云夺奇、以石求异,是玉华洞独有的特点。古洞吸天地之精华,集山水之灵气,胜景天成。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石钟乳瑰丽多姿,幽深奇妙,是一处幻化的人间仙境。洞中美景连连,有冬暖夏凉的“一扇风”、惟妙惟肖的“中国地图”、高耸云天的“擎天柱”、春水盈盈的“仙人田”、婷婷玉立的“瑶池玉女”,后洞的“五更天”“鸡冠石”景观,更是令游人叹为观止。
玉华洞不仅景色怡人,而且洞内空气清新,内含微生物数量少,接近森林的洁净空气,是一处天然的“洞穴氧吧”。在漫长的岁月里,古洞历经了多次强烈的地壳运动,每一次地壳的抬,都形成新的洞穴。1997年,国家建设部专家考察玉华洞时指出:玉华洞是一个年轻的石灰岩溶洞,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由此可见古洞的旅游价值所在。
玉华古洞旅游胜地的四方游客络绎不绝。古人以火把引路,入洞探幽,由于长年累月的烟熏火燎,玉华洞逐渐成为独具风情的“黑妹”,这与其他冰清玉洁的溶洞相比,“黑”正好证实了古洞游览年代的久远。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于1628年漫游玉华洞,并留宿洞顶的天阶山明台寺。当夜,他秉烛疾书,写下了文采飞扬的《游玉华记》,文中赞道:“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闽儒鼻祖、北宋理学家杨时则是第一个为玉华洞赋诗的文人。宋朝名相李纲和历代文人墨客游览玉华洞,也执笔留下了不少摩崖石刻。一篇篇经典的诗文为古洞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此外,洞顶削玉裁云的天阶山上苍翠的林木又为奇妙的玉华洞增添了几分婀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