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特色 >>望闻问切

中医“尿常规”自己怎么看
  发表日期:2023年4月3日  共浏览114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刘师傅近段时间每晚都得夜起数次,搞的晚上无法安睡,白天精神低落。但到医院检查,结果样样正常。后来去找中医看,中医师见他小便清长,身疲体倦,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考虑为肾阳不足,给予温补肾阳的中药调服,一周后尿量明显减少,夜起少了,失眠好了,精神也振奋了。

  人们把血、尿、粪的检查习惯称谓“三大常规”。留取部分尿液进行常规和显微镜检查,明确尿中成分发生的异常变化,为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依据,这就是常见的尿检模式。其实若留心的话,你还会发现另一种方式——中医的尿常规检查,即通过医生的望、闻、问来把握尿液在量、色、质、味、形态、排便感觉等方面发生的异常变化,结合病症辨证治疗。

  望诊

  就是通过双眼观看尿色、质、量的变化。

  常见情况如下:

  小便清长量多:多见于消渴(糖尿病和尿崩症)、肾阳虚衰、虚寒体质。

  小便短黄:见于各种实热证,因热邪熏蒸津液,或呕吐、泄泻、大汗出后伤及津液,体液不足而见短少,临床上见于急性泌尿道感染、中暑、霍乱及各种热性病的后期等。小便发黄兼有目黄、体黄者为黄疸。

  小便带血:见于尿血、血淋病人,因为热邪偏盛,湿热蕴蒸膀胱,或因尿道结石、异物等损伤尿道而发。若血尿色鲜不痛,可能为肿瘤引起。

  尿有砂石:见于中医的石淋证,和西医的尿路泥沙样结石相似。

  小便混浊:状如米泔水样或如脂膏,多因脾肾亏虚,清浊不分,或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功能不力,不能制约体内营养成分的外流,与西医的乳糜尿相似。

  小便有泡沫:多是脏腑功能虚损、正气不足的表现,提示体质较差或免疫力低下、疲劳等。

  闻诊

  闻诊包括听诊和嗅诊。这里主要是利用嗅觉来判断尿的异常变化。小便黄赤混浊,且伴腥臊之味,多为膀胱湿热。小便散发苹果样气味,见于消渴病后期。新鲜尿液有一种浓浓的氨气味,见于长久不解小便,尿液潴留,多提示膀胱发生病变,或见于水肿晚期病人。

  问诊

  就是与病人或家属进行交流,掌握患者尿量及排尿感的异常情况。

  问尿量

  1.尿量增多:小便清长量多,夜尿频数,提示肾阳虚衰、体质虚寒。也可以见于消渴、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气候寒冷等情况。

  2.尿量减少:多由于受热或大汗伤津,体内津液匮乏,或因为肺脾肾功能异常,气化不利,水液停留体内。多见于各种热病和水肿疾患;若小便涩少,甚至无尿、少尿,为津液枯涸,化源告竭或水湿泛滥之象,多提示脏腑功能虚损程度较重;若尿少而小腹充盈,则为膀胱气化不力或尿道阻塞,尿液内储。

  问尿次

  1.小便频数:排尿次数增多,频频如厕。新病小便频数,短赤而急者,提示湿热熏蒸下焦,膀胱湿热;小便频数,量多色清,夜间为多,多为下焦虚寒,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膀胱制约失司所致。

  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因肾阳不足,阳不化水,或气化无力,开合失司所致者为虚;湿热下注,或有瘀血、结石阻塞者,多属实证。

  问尿感

  1.小便涩痛:小便排出不畅而痛,或伴急迫、灼热、尿急、尿频、尿痛等感觉,多因湿热下注膀胱,见于淋证。

  2.余沥不尽:小便后点滴不尽,多因肾气虚弱、开阖失司所致,见于老年和久病体衰者,常为前列腺肥大疾患。

  3.小便失禁:小便不能随意控制。多为肾气不固、下焦虚寒,膀胱失煦,不能制约水液。若神志昏迷兼见小便自遗,属病危征候。


  4.遗尿:俗称尿床。多为肾气不足、膀胱失约。

Google
 
上一篇:看七大体征 预知健康
下一篇:血热不是病 是阴虚体质的表现之一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68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289]
 · 北京大观园 [3621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09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53.12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