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科KLM

脉痹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发表日期:2023年4月3日  共浏览103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素问?痹论篇》指出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可认为是对脉痹病机的最早阐述,认识脉痹应抓住“血凝而不流”这一主要病机。《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到“凝于脉者为泣”,以致“血不得反其空”,可引起“痹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脉痹的机理。唐代医家王冰在注释时认为:“泣,谓血行不利。空者,血流之道,大经隧也。”说明血瘀痹阻于较小脉络,以致难以返流于大的经脉,引起经脉痹阻,进而发展,还可以引起手足逆冷。清代何梦瑶《医碥?痹》提到“血脉不流而色变”也是对脉痹病机的阐述,并且指出:“外感之风寒湿能痹,岂内生之寒湿独不痹乎?”认为内生之瘀血、痰饮亦可致痹,“死血阻塞经队,则亦不通而痹矣。”

①风寒湿邪阻滞血脉所致的痹症。出《素问·痹论》。证见皮肤变色,皮毛枯萎,肌肉顽痹等。治宜导痹通脉,用导痹汤、人参丸等方。
②指热痹。《医宗必读·痹》:“脉痹,即热痹也。”
③指心痹。《症因脉治》卷三:“心痹之症,即脉痹也。”


Google
 
上一篇:.马牙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脉痹如何预防?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56.25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