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表日期:2023年4月2日 共浏览300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一、辨虚实 实证——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拳握,或夹痰涎壅盛,舌红苔 苔黄腻,脉洪大有力 虚证——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 2.分气血 临床上,气厥、血厥为多见,且以实证居多。 气厥实证——因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因惊恐而发, 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拳握,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弦 血厥实证——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 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暗红 脉弦有力 二、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醒神回厥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 适用于邪实窍闭神昏之证 开窍法 以辛香走窜药物为主,具通关开窍作用 剂型:丸、散、气雾、含化、注射 适用于元气亏虚、气随血脱、精竭气脱之神昏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 通过补益元气、回阳救逆而提高气的统摄力 而 醒 神 失血过多、过急者—配合止血、输血 剂型、用法同上 三、证治分类 (一)气厥 剧痛,或清志剧变,引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指趾发青,脉微细欲绝,神识昏愦,临床上称为神经性休克 1.实证 症状——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诱发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肝气不舒,气机逆乱,上壅心胸, 阻塞心窍 呼吸气粗—肝气上逆于肺,肺气郁闭不宣 四肢厥冷—阳气被郁,失于温煦 苔薄白,脉浮或沉弦—肝气郁滞,气闭于内 证机概要——肝气不舒,气机上逆,壅阻心胸,内闭神机 治法——开窍,顺气,解郁 代表方——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急救—通关散:辛香走窜,取少许粉剂吹鼻取嚏,以促其苏醒,本法仅适用于 气厥实证。也可用苏合香丸、玉枢丹温开水灌服 后方——开郁畅中,降气调肝 常用药——通关散:皂角—辛温开窍 细辛—走窜宣散,合用之以通诸窍 苏醒后——五磨饮子:沉香、乌药—降气调肝 槟榔、枳实、木香—行气批破滞 加檀香、丁香、藿香—理气宽胸 加减——肝阳偏亢(头痛头晕,面赤烦躁)—加钩藤、石决明、磁石 兼有痰热者(喉中痰鸣,痰壅气塞)—加胆南星、贝母、橘红、竹沥 醒后苦笑无常,睡眠不宁者—加茯神、远志、枣仁 临证备要——此类病人常有类似既往病史,发作前有明显的精神因素,故平时 可服用柴胡舒肝散、逍遥散之类,以理气解郁,调和肝脾 2.虚证 症状——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恐惧、疼痛或站立过久等诱发因素 发作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元气素虚,加之情绪紧张、 恐惧、疲劳、饥饿等诱因 肢冷—阳气衰微,难以温通 汗出—卫外不固 舌淡,脉沉细微—阳虚气陷之证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代表方——急救: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补气摄津醒神) 或参附汤、芪附汤,或灌服温糖水或热茶水 苏醒后—汤剂:四味回阳饮 生脉注射液—重在益气生津 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均能益气回阳 代表药——人参—大补元气 附子、炮姜—温里回阳 甘草—和中缓急 加减——汗出多—黄芪、白术、煅龙牡、山萸肉 心悸不宁—加远志、炒枣仁、柏子仁 食欲不振—白术、茯苓、陈皮 临证备要——本证也有反复发作倾向,平时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归脾丸等药物,健脾和中,益气养血。另可加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宁神,甘 润缓急 (二)血厥 各种出血,如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女性宫外孕破裂出血。大量出血后,低血容量,面色惨白,冷汗淋漓,心悸怔忡,四肢厥冷,临床称之为出血性休克。 1.实证 症状——平素易发眩晕,多因急躁恼怒或入厕努责排便而发 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牙关紧闭—暴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升, 闭阻清窍 面赤唇紫,舌红—由于气逆血菀于上 脉沉弦—肝气上逆之征 证机概要——怒则气逆,血随气升,瘀阻清窍 治法——平肝潜阳,理气通瘀 代表方——急救:先用清开灵注射液静推或静滴,以开其闭 或以醋或童便火淬,取烟熏鼻 汤剂:羚羊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 常用药—— 归尾、红花、山楂—活血化瘀 通瘀煎 乌药、青皮、木香、香附—顺气开郁 泽泻—性下行而泻,引血下行 羚角钩藤汤—平肝潜阳熄风,适用于肝阳上亢之肝厥、头痛、眩晕 羚羊角、钩藤—清热平肝内熄风 生地、白芍—滋阴柔肝 竹茹、贝母—清热化痰 茯神—养心安神 桑叶、菊花—清肝泻热 甘草—调和药物 加减——急躁易怒,肝热甚者—加菊花、丹皮、龙胆草 兼见阴虚不足,眩晕头痛者—加生地、枸杞子、珍珠母 2.虚证 症状——常发生于创伤、吐衄、便血、妇女暴崩、大汗吐泻之后 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失血过多,血虚不能上荣 四肢振颤—气血不能达于四末,筋脉失养 目陷口张,自汗肢冷,气息低微—营阴内衰,气随血脱 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失血过多,阴伤气耗 证机概要——血出过多,气随血脱,神明失养 治法——补养气血 代表方——急救:独参汤灌服,或同时灌服温糖水或盐水 人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推或静滴;止血、输血 汤剂:人参养营汤 常用药——独参汤—大补元气 人参、黄芪—益气 当归、熟地黄—养血 白芍、五味子—敛阴 白术、茯苓、远志、甘草—健脾安神 肉桂—温养气血 生姜、大枣—和中补血 陈皮—行气 加减—自汗肤冷,呼吸微弱—加附子、干姜 口干少津—加麦冬、玉竹、沙参 心悸少寐—龙眼肉、枣仁 出血不止—加仙鹤草、藕节、侧柏叶 3.痰厥 症状——素有咳喘宿疾,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发病 突然昏厥—痰随气升,上闭清窍 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痰壅气道,痰气相击 胸闷气粗—痰浊阻滞,气机不畅 舌苔白腻,脉弦滑—痰浊内阻之象 证机概要——肝郁肺闭痹,痰随气升,上闭清窍 治法——行气豁痰 代表方——导痰汤加减 本方燥湿化痰,行气开郁。适用于风痰上逆,时 发晕厥,头晕,胸闷,痰多等证 常用药——半夏、茯苓、陈皮—健脾燥湿化痰 胆南星—清热化痰 枳实—导气下行 加苏子、白芥子—化痰降气 加减——痰湿化热(口干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加黄芩、栀子、竹茹、 栝楼仁 附:暑厥 症状——发于暑热夏季,或高温环境下感受暑邪 胸闷身热,面色潮红—邪热内闭 眩晕、头痛—感受暑邪,暑热上犯于脑 谵妄—暑热扰心,元神散乱 舌红干,脉洪数 治法——清暑益气,开窍醒神 代表方——急救:清开灵注射液,静滴 万氏牛黄清心丸、紫雪丹灌服或鼻饲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吸氧、输液、降温 汤剂: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 常用药——白虎汤—清热解暑 人参—益气保津 清暑 西洋参—生津益气 益气 麦冬、知母—滋阴清热 汤 黄连、竹叶、荷梗、西瓜翠衣——、清解暑热 临证备要——芳香辟秽汤:藿香15,佩兰10白蔻10,白芥子10,滑石10, 郁金6,厚朴6,杏仁6,苡仁20,送服玉枢丹。 附:食厥 症状——暴饮过食,又骤逢恼怒之后,突发昏厥,气息窒塞,脘腹胀满,舌苔 厚腻,脉滑实 治法——和中消导 代表方——急救:昏厥发生于食后不久,先用盐汤探吐以祛实邪 汤剂:继用保和丸合神术散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化滞 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理气化浊 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
|
|
|
上一篇:.厥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下一篇:.厥证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