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补体缺陷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2
发表日期:2023年3月31日 共浏览100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3.C7缺陷 C7缺陷与C7缺陷的发病率相似。C7缺陷患者中一部分为健康人。C7缺陷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萘瑟菌感染,少数患者可并发SLE,硬皮病及关节脊柱病。研究表明,C6、C7基因是链锁的,因此临床上常有C6与C7的联合缺陷,然而这种缺陷是不完全的,患者血清中不正常的C6和正常结构的C7 的水平均降低,有人认为,C6基因缺失也能引起C7合成低下,可能是最初转录时,C6和C7的mRNA同时转录,因此C6基因缺失可引起二者的合成低下。 4.C8缺陷 C8由α、β、γ3条链组成,其中α与γ链共结合成一个亚单位,β链以非共介形式与α和γ亚单位相连。C8缺陷有2种互补型,一种仅能在中患者血清中检测到α与γ亚单位,因此这些患者为β链缺陷,另一种为α、γ亚单位缺陷,这些患者血清中有β链。当两种缺陷同时存在时,则可形成正常的C8。这2种缺陷造成的临床表现是一样的,如同C5、C6和C7缺陷,患者有反复的萘瑟菌感染、淋球菌血症和萘瑟菌脑膜炎,一些患者也可并发SLE。C8的α、γ亚单位缺陷常见于黑人中,而β链缺陷则常见于白人。 5.C9缺陷 C9也是MAC的组成成分之一,遗传性C9缺陷在日本人中多见。临床上虽然也有C9缺陷所致的萘瑟菌感染及萘瑟菌性脑膜炎,但它与萘瑟菌感染的相关性较其他终末成分缺陷弱,通常C9缺陷不引起临床症状。 (六)备解素缺陷 有关补体旁路成分缺陷的报道较少,仅有备解素缺陷的报道。备解素缺陷是X连锁隐性遗传。现发现的备解素缺陷类型有3型: ①血清中检测不到备解素蛋白; ②血清中有活性的备解素水平仅为政治家的10%; ③备解素血清水平正常但无功能。备解素缺陷患者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易并发脑膜炎球菌感染,也有另外一些报道认为,备解素缺陷患者反复发生萘与菌感染性疾病。 (七)I因子缺陷 I因子缺陷常伴朋C3的过度消耗,故同时伴有C3缺陷。因此,I因子缺陷的临床表现基本与C3缺陷相同。I因子缺陷患者可伴有严重的免疫缺陷,反复发生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一些患者可无临床表现,也有一些患者可发生Coomb阳性反应。Alper报道I名I因子缺陷患者有大量组织胺尿,提示由于 C3过度激活成C3a过多所致。 (八)H因子缺陷 H因子缺陷较少见,是一种不完全缺陷。H因子缺陷患者血清H因子水平仅为正常水平的5%,它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与I因子缺乏相似,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感染。H因子缺陷可导致严重的获得性C3缺陷,部分H因子缺陷患者可患有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一些患者可伴发育小球肾炎,也有少数H因子缺陷患者无临床表现。 (九)C1INH缺陷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调节蛋白C1INH缺陷虽然也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但并不引起免疫缺陷性疾病。C1INH缺陷在临床上引起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HAE)。C1INH缺陷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方式遗传,为杂合遗传缺陷。C1INH缺陷有二类,一种为C1INH仅为正常水平的17%(5—31%);另一种虽然血清中C1INH水平在正常范围或为正常水平的4倍,但C1INH存在功能紊乱。 C1INH功能紊乱多为基因突变所致,发生功能紊乱的C1INH的分子结构与正常C1INH不同,2者的肽链及糖类均不相同。85%的患者属于第一种类型的缺陷,这二种类型缺陷的临床表现无差别。由于C1INH缺陷,C1便被无限制地激活,造成C4、C2裂解,因此C1INH缺陷中层患者常伴有C2、C4 水平降低。在疾病发作时可测不到C4和C2。C1INH缺陷使血浆血管舒缓纱释放增加,从而使缓激肽、激肽均增加,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组织水肿。有人认为一种C2血浆调节片段,C2激肽增加了HAE中的血管通透性。125I标记的正常C1INH的代谢研究发现,在HAE患者中,C1INH的清除增快,而C1INH的合成速率仅为正常的一半,这提示功能紊乱的C1INH诱导的补体活化加快了正常C1INH的清除。 HAE的发病率为1/15万,当患者成长到50岁后HAE渐停止发作,每次HAE发作持续2~3天,累及皮肤时,可引起无痛性、无瘙痒的非红斑性水肿。可于外伤后诱发,如果累及肠道可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和腹部绞痛,累及上呼吸道时可引起喉头水肿、窒息。 (十)补体的受体蛋白缺陷 位于细胞表面的补体蛋白可作为初体活化产物的受体,介导吞噬、趋化和白细胞消化。在此系统中,CR1受体与免疫复合物清除有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在C3和C4激活过程中,破坏了一个硫酯键,然后C3b和C4b通过酯和胺与免疫复合物共价结合,C3b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后,阻止了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其保持可溶性状态;另外,C3b或C3b受体与细胞表面结合,如红细胞及组织单核细胞,使免疫复合物立即与细胞结合而不停留于血液中。与C3b结合的红细胞将免疫复合物运输至单核巨噬细胞后又回至循环中,在此过程中,C3b受体直到了运输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因此当红细胞上C3b受体减少时,免疫复合物便沉积于组织致病。研究发现,SLE患者中的细胞上的C3b受体下降了50%,有人报道,红细胞上CR1受体表达有许多可遗传的多态性。在SLE患者中红细胞上CR1受体数降低且CR1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关。有人SLE患孝顺中发现CR1抗体,提示CR1受体缺陷使患者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出现障碍从而使患者晚患SLE。但近来也有报道认为,CR1数目减少仅是SLE的结果,而不是SLE的病因
|
|
|
上一篇:遗传性补体缺陷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1
|
下一篇:遗传性补体缺陷病的治疗方法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