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科Z

着色芽生菌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发表日期:2023年3月27日  共浏览102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患者以农业劳动者为主,各年龄均可发病。常有皮肤外伤史。主要侵犯暴露部位,常见于下肢下1/3部和足部,其次为臀部、颈部、前臂等处。手、颜面、躯干同时亦有出现。黏膜不受累。损害初发为丘疹,发展缓慢,表面过度角化,形成疣状,此为本病早期特点。一般分为5型:
1.结节型 为早期损害,呈暗红色或淡褐色的柔软小结节,表面光滑或呈疣状,或被有鳞屑。继续发展即成为肿瘤型。
2.肿瘤型 呈乳头瘤样或小分叶状,部分或全部表面被有污灰色鳞屑、痂皮及角质颗粒,有时扩大成菜花样。
3.疣状型 损害以过度角化为主,表面似寻常疣或疣状皮肤结核(图1)。
4.斑片型 多见于四肢,表面干燥,有中心治愈现象或呈萎缩瘢痕,作环状、弓形或蛇行形。
5.肥厚瘢痕型 挤压损害时可排出一种淡白色、干酪样或脓性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易引起继发感染。患病时久,因深部组织纤维化,形成肥厚瘢痕,可致淋巴管受压阻塞,引起象皮肿。经过极缓慢,自觉瘙痒或疼痛。病期长久者可侵犯某一整个肢体,但附近淋巴结并不受累。
黏膜和甲偶可受累。一般不侵及内脏,偶有引起脑脓肿或脑膜炎的病例报告。
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中见到棕黄色厚壁孢子可确诊。
1.直接镜检 取痂皮、脓液和肉芽组织作KOH涂片,可见单个或成群的棕黄色圆形厚壁孢子(图2),称为壁砖状体(muriform bodies),可纵横分隔,直径10μm左右,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2.真菌培养 室温下,在沙堡琼脂上生长较慢,菌落呈灰绿、灰黑或棕黑色,扁平,中央堆起,表面有短绒毛状气生菌丝,菌落背面呈黑色。镜下见菌丝较粗,棕色,分支分隔。裴氏着色霉有支孢型、喙支孢型和瓶梗型3种产孢方式。分生孢子为单细胞,呈椭圆形或圆筒形。疣状瓶霉为瓶梗型产孢,分生孢子半内生性,单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堆积于领状开口顶端。卡氏支孢瓶霉为支孢型产孢,形成多分支的分生孢子链,孢子椭圆形,两端有暗色脐状结构。

1.疣状皮肤结核 损害虽呈疣状增殖,但有粟粒样脓肿,周围有褐色浸润,中央往往残留网状瘢痕,真菌检查阴性。
2.孢子丝菌病 本病有呈疣状者,多见于手及前臂,多数结节常呈线状排列。真菌学检查可鉴别。
3.结节溃疡性三期梅毒 损害颜色呈铜红色,性质坚硬,浸润显著,不呈疣状增殖,既往有性病史,梅毒血清试验常呈阳性。真菌学检查阴性。
此外,应与病毒感染、异物肉芽肿、红斑狼疮、麻风、利什曼病、角化棘皮瘤、皮肤类肉瘤、寻常疣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Google
 
上一篇:柞蚕蛹脑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下一篇:子悬有什么并发症?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59.37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