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方法
发表日期:2023年3月26日 共浏览162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基本原则与天疱疮相似。控制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所需的皮质类固醇用量要小,一般为泼尼松40一60mg/d。水疱控制后2周逐渐减量至维持量,并长期服用,一般需服2年左右。不宜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如伴发糖尿病、结核病等的患者,可用氨苯砜(100一150mg/d)或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多甙,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治疗。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年迈体弱,全身支持疗法也是很重要的。在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期间,应注意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一)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是首选治疗。由于本病患者多为老年人,且疾病过程相对良好,皮质类固醇激素剂量低于寻常性天疱疮。一般为泼尼松40~80mg/d或等量的其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甲泼尼龙等,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 2.免疫抑制剂可用硫唑嘌呤100~150mg/d或甲氨蝶呤25~50mg静脉每周1次,可与皮质激素联合或单独使用。 3.磺胺吡啶3.0~6.0g/d,氨苯砜50~150mg/d,亦有一定疗效。极少数病例用四环素500mg 3次/d,联合尼克胺500mg 3次/d。亦有一定疗效。 4.对于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引起患者免疫抑制导致的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应保持高度警惕。 5.局部治疗与天疱疮基本相同。 中医治则参照天疱疮。 (二)预后 本病呈慢性过程,有复发和缓解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继发细菌感染如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年龄愈大,预后相对较差。
|
|
|
上一篇:大疱性类天疱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下一篇:大疱性类天疱疮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