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经周期紊乱和子宫出血数量及性质改变为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月经稀发(oligomenorrhea) 周期≥40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少。 二、月经频发(polymenorrhea) 周期≤21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多。 三、月经过多(hypermenorrhea or menorrhagia) 系指经量过多和/或伴经期延长之有规律周期性子宫出血。 四、月经不规则(metrorrhagia) 指月经周期不规则,而经量不多者。 五、不规则性月经过多(menomefrorrhagia) 指月经周期不规则并伴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者。 六、月经过少(hypomenorrhea) 指月经周期规律,仅经量减少者。 七、月经中期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 指两次正常规律月经之间少量子宫出血,常伴排卵和排卵痛。 临床分型 一、无排卵型功血: 依年龄分为两组。 (一)青春期功血:见于初潮后少女,由于HPOU轴不成熟,不能建立规律排卵所致。临床表现初潮后月经稀发,短时停经后害发不规则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而致严重贫血。 (二)更年期(围绝经期)功血:即≥40岁妇女至绝经前后之妇女功血,其间无排卵功血发生率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不规则,经量过多,经期延长。10~15%患者呈严重不规则月经过多、崩漏和严重贫血。内膜活检多呈现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过长,故诊刮是必要的,尤应注意排除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内膜癌、卵巢癌、子宫颈癌)所致非功血性子宫出血。 二、排卵型功血: 最多见于育龄妇女,部分见于青春期少女和更年期妇女。临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排卵型月经失调 1、排卵型月经稀发:见于青春期少女。初潮后卵泡期延长,黄体期正常,周期≥40天,月经稀发并月经过少,常为多囊卵巢之先兆,少见于更年期近绝经期妇女,常进展为自然绝经。 2、排卵型月经频发:青春期少女卵巢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增强而使卵泡发育加速,卵泡期缩短,月经频发,但排卵和黄体期仍为正常。如患者为更年期妇女则呈现卵泡期和黄体期均缩短和早绝经。 (二)黄体功能障碍 1、黄体不健:即黄体过早退化,黄体期缩短≤10天。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缩短,经前出血和月经过多,合并不孕和早期流产。内膜病理为不规则成熟(irregular ripening)或分泌化不完全(imcomplete secretion)。 2、黄体萎缩不全:亦称黄体功能延长,即黄体不能在3~5天内完全退化,或退化时间延长,或在月经期仍持续分泌一定数量之孕酮而致子宫内膜不规则性脱卸(irregular shedding)。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合并黄体过早退化时,则表现月经频发、月经过多。多见于人工流产、引产后,合并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和子宫腺肌病者。 三、月经中期出血: 亦称排卵期出血。常伴排卵痛(intermenstrual pain or mittelschmerz)系排卵刺激和雌素波动引起少量出血(1~3天)和腹痛。个别出血较多并持续到月经期而形成假性月经频发(pseadopolymenorrhea)。
目的在于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不同年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原因为: 一、新生儿和幼女期 母亲雌激素的影响 葡萄状肉瘤 卵巢癌 损伤 感染 异物 二、青春期 精神创伤、应激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不成熟 黄体功能障碍 营养不良 三、生育期 (一)妊娠并发症 宫外孕 胎盘稽留、胎盘息肉 流产 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 (二)无排卵型 中枢性:神经系统肿瘤、精神创伤 内分泌性: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代谢性疾病 性腺性:多囊卵巢 靶器官性:内膜增生过长 器质性病变:卵巢功能性肿瘤 (三)排卵型 月经频发(卵泡期或黄体期缩短)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卸 血液、凝血和纤溶机制异常 持续黄体综合征(Halban's syndrome) 医源性因素(抗凝药物。IUD) 器质性病变(肿瘤、炎症、粘膜下肌瘤) 四、绝经期 子宫内膜癌 子宫颈癌 宫颈息肉 五、绝经后期 外源性雌激素 子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卵巢癌 萎缩性阴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