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科Y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7
  发表日期:2023年3月24日  共浏览99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D.HBsAg单抗:由于HBsAg可在正常细胞中表达,所以针对HBsAg的导向治疗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动物试验表明HBsAb的抑癌作用优于肝癌细胞单抗。应用多柔比星(阿霉素)交联抗HBsAg单抗和抗AFP单抗治疗裸鼠肝移植瘤,证实它们对肝癌细胞均有特异性抑制作用。
②非抗体载体:
A.碘化油:由于肿瘤新生血管较多,其管壁缺乏肌层细胞而不能收缩,通透性高,血流缓慢,使碘化油易在肿瘤血管内浓集。因此,利用碘化油自身的黏度和表面张力,一方面对肿瘤末梢血管起到栓塞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导弹携带细胞毒性物质浓集于瘤区。临床应用研究证实,碘化油能对肝癌产生持久的非血管化治疗作用。部分患者治疗后肿块缩小达50%以上,部分患者可获得手术切除治疗的机会。据统计,肝动脉栓塞治疗HCC的5年生存率为约1.4%~5%,二期手术率为30%。
B.亲肿瘤化合物:亲肿瘤化合物有肝胆显影剂吡哆醛_5-甲基色氨酸(PMT)、胆酰甘氨酪氨酸(CGT)、荧光染料罗丹明、乙二胺二丁酸等。应用99mTc-PMT对100例各类肝肿瘤显像发现,肝肿瘤早期呈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在延迟显像中61.7%为阳性。
C.脂质体:应用脂质体包裹药物注入体内后,绝大部分脂质体被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吞噬细胞等截获,因此具有靶向性的生物学作用。脂质体本身无毒性、无抗原性,可以提高细胞膜穿透性,利于携带多种药物如抗体、免疫调节剂、基因等,因此,在肝癌的治疗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D.肝细胞膜受体的配体:在肝细胞膜上存在一些特异性受体,如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铁蛋白受体。利用它们的配体作为导弹,可以通过配体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将生物毒性物质转导入肝细胞内。由于正常肝细胞膜上存在大量这类受体,所以目前采用受体介导基因转移的策略,将目的基因与配体连接,通过配体与肝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以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该方法具有靶向、有效、安全、无毒的特点。我们采用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携带反义基因药物,能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分化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无毒性。
(2)弹头的选择:导向治疗目前所应用的弹头有放射性核素、化学药物、毒蛋白和生物调节剂,近年来随基因治疗的开展,已将基因作为一种新型弹头。
①放射性核素:以单克隆抗体(McAh)为载体,以核素为弹头的治疗方法叫放射免疫治疗(RATT)。放射性核素所释放的射线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杀伤直径,能对周围未结合核素的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不受癌细胞的异质性和不均匀性影响。目前常用于治疗肝癌的核素有131I、125I、90Y、188Re等,其中以131I最常用。131I半衰期为8天,能放射β线和γ射线,β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可供电离治疗,γ射线穿透力强,可用于体外扫描。90Y释放β射线,半衰期仅2.5天,能量和放射面积均较大,有良好的应用治疗前景。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尽管载体具有一定的靶向性,但给药途径对以核素为弹头的导向治疗疗效有较大影响,肝动脉给药可以提高疗效,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白细胞减少。
②化学药物:以化学药物为弹头,McAb为载体的导向治疗称为免疫化学治疗(ICT)。与单纯化疗比较,化疗药物的导向治疗具有以下优点:
A.药物浓集病灶且由于载体的导向功能,药物在病灶内的浓度高于体内其他部位,能对肿瘤细胞发挥较大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损害较轻;
B.释放缓慢,延长作用时间,如脂质体携带的药物,进入体内后代谢减缓,作用时间延长;
C.载体自身的治疗作用,如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碘化油的栓塞作用等。常用药物为多柔比星(阿霉素)、甲氨蝶呤(MTX)、丝裂霉素(MMC)、顺铂(DDP)等。据报道:经门静脉和腹腔给药如转铁蛋白单抗与表柔比星(表阿霉素)、顺铂(DDP)的耦联物,从瘤体体积来看,有效率达82.6%,特别是门/腔静脉癌栓2例消失,22例癌块缩小,腹腔淋巴结均见明显减少或缩小。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双特异抗体的制备和应用,为导向治疗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双特异抗体具有两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其中一个位点可与细胞毒素类物质如酶类或肿瘤相关抗原(TCR)等结合,另一个位点可特异性地与肝癌细胞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有研究将双弹头131I与药物丝裂霉素(MMC)交联到AFP抗体上,对肝癌的抑癌效率明显增高,生存期明显延长。
4.免疫治疗 肝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干扰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逃避免疫系统杀伤作用。研究发现,肝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阳性细胞降低,CD8阳性细胞增高,导致T4/T8下降,NK细胞、LAK细胞的活性亦明显下降,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活性呈明显抑制状态,患者经过过继免疫治疗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明显改善。临床类型不同的肝癌,TIL浸润程度亦不同,无TIL浸润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TIL浸润的短,肝癌复发率也明显增高。在肝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可发现一些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
通过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对肝癌细胞抑制或杀伤效果的治疗方法,称为免疫治疗。临床常用冻干卡介苗、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阿地白介素(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等。近年应用IL-2/LAK和IL-2/TIL等过继免疫疗法治疗肝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采用合并化疗免疫或过继免疫化疗,以及单克隆抗体为载体的导向治疗,呈现了良好的趋势。但确切的疗效尚未肯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Google
 
上一篇: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5
下一篇: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8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39]
 · 北京大观园 [3645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8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33.59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