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5
发表日期:2023年3月24日 共浏览90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4)超微结构:肝癌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有: ①细胞大,形态不规则。血管壁有基底膜,Disse间隙充以胶质纤维,血窦内皮细胞可能缺如,癌细胞直接与血液接触。毛细胆管少,结构不清,管侧细胞间隙不规则增宽,相对的细胞膜有大小不一的微绒毛。上述增宽的间隙可与Disse间隙或血窦相连; ②细胞器数量和类型与肝癌分化有关,高分化的癌细胞保留线粒体,有较多扩张的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较多,有时光面内质网呈螺纹状,称“指印”或“髓鞘”。分化低的癌细胞细胞器减少,线粒体大而异形,稀少,有时有包涵体,整个细胞显得单调。 ③细胞核大,不规则,可内陷,黏膜粗糙,核周间隙扩张,甚至形成囊泡。核仁多、大且不规则。 相对特征的亚微变化: ①假包涵体;胞核不规则内陷,形成囊袋或分叶状,其中包罗含细胞器的胞浆; ②髓样小体:由次级溶酶体中残留的线粒体或内质网形成的同心圆结构。 此外,在肝癌细胞中能发现一些特殊物质: ①糖原颗粒; ②脂滴; ③AFP在粗面内质网集中处; ④HBsAg位于光面内质网,HBcAg位于细胞核,HCV样颗粒位于核内。 3.肝细胞癌的分级 国内外对原发性肝癌曾有过各种不同的临床分型方法,如Berman将其分为显著癌肿型、急腹症型、发热型、隐匿型和转移型,以显著癌肿型占多数。国内钟学礼等将其归纳为10型,即肝肿大型、肝脓肿型、肝硬化型、阻塞性黄疸型、腹腔出血型、血糖过低型、胆囊炎与胆石症型、慢性肝炎型、腹内囊肿型及弥漫性癌肿型;林兆耆等又增加了类白血病型及截瘫型,共12型。上述这些分型方法都是根据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区分的,而对无临床症状的早期患者均不适用。因此,由于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临床上对这些患者均应加以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特别对患过肝病的患者尤须提高警惕。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将肝细胞癌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其中Ⅰ级为高分化型,Ⅱ、Ⅲ级为中分化型,Ⅳ级为低分化型。以中分化型肝细胞癌最多见。 Ⅰ级:癌细胞形态与正常肝细胞相似。一般呈索条状排列,胞浆呈嗜酸性,核圆,大小较规则,核分裂少见。 Ⅱ级:癌细胞形态轻度变形,呈索条状或巢状排列,核浆比例明显增大,胞浆轻度嗜碱性,常可见到胆汁小滴,核分裂增多。 Ⅲ级:癌细胞明显变形,呈巢状排列,核浆比例增大,胞浆染色呈嗜酸性,胆汁小滴少见,核的大小、染色不规则,核分裂多见,有时见癌巨细胞。 Ⅳ级:癌细胞呈明显异形,可见到梭形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胞浆少而核深染,核分裂多,细胞排列紊乱,常无胆汁小滴。 4.肝细胞癌的TNM分期 UICC 1987年关于原发性肝癌的TNM分类如下: Tx原发肿瘤不明,T0无原发癌证据。 T1:单个结节≤2cm,无血管侵犯。 T2:单个结节≤2cm,侵犯血管,或多个局限一叶,≤2cm,未侵犯血管;或单个,>2cm,未侵犯血管。 T3:单个结节,>2cm,侵犯血管;或多个,局限于一叶,≤2cm,侵犯血管;或多个,一叶内,>2cm,伴或不伴血管侵犯。 T4:多个结节,超出一叶;或侵犯门静脉主支或肝静脉。 N0:局部淋巴结无转移。 N1: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l:有远处转移。 日本在TNM分类基础上将肝癌分为4期,Ⅰ期为T1N1M0;Ⅱ期为T2N0M0;Ⅲ期为T3N0M0或T1~3N1M0;Ⅳa期为T4N0~1M0,Ⅳb期为T1~4N0Ml。 研究表明,Ⅰ、Ⅱ、Ⅲ、Ⅳa、Ⅳb期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00%、82.7%、76.3%、51.4%和50.0%;根治性切除率为88.9%、60.2%、32.6%、7.6%和6.3%;治疗后三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88.2%,Ⅱ期60.0%,Ⅲ期28.0%,Ⅳa期12.1%。 5.特殊类型的肝癌 (1)纤维板层型肝癌:纤维板层型肝癌(fibrolamemellar carcinoma of liver)是近年发现和认识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肝细胞癌,具有许多不同于HCC的特点: ①多见于青年; ②少有HBY感染背景; ③少伴有肝硬化; ④AFP常呈阴性; ⑤瘤灶常为单发; ⑥肿瘤生长缓慢; ⑦手术切除率高; ⑧不论切除与否预后均较好。中位生存期HCC为6个月,而纤维板层型肝癌可达32~68个月;获手术切除的HCC中位生存期22个月,纤维板层型肝癌达50个月。纤维板层型肝癌的病理诊断标准为
|
|
|
上一篇:.阴囊湿疹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
下一篇:原发性肝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7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