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是一个受到时光眷恋的地方,这里古屋古树古桥,讲述着历史的故事,走进京郊古村落,穿越时光,探寻从前。
01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
“爨”字共有30笔,属于汉字中最生僻、结构最复杂的字之一。为了使这个字好写好记,当地村民编了个顺口溜:
兴字头
林字腰
大字下边架火烧
村子分为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
爨底下村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
信步于那狭窄而悠长的巷弄间,可以真切地领略到中国明清时期的乡村古貌。可以说,爨底下较为真实地还原了曾经的岁月,给予了我们触摸历史、追寻宁静、感悟生命的绝佳机会。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02
灵水村
灵水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境内,是京西古村落群中最具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之一。
自明清科举制度盛行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明清以来,灵水共出现举人22位,有过9名进士,在民国初年,又有6人毕业于国立燕京大学,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举人村”的美誉。
村中古建筑现有四合院162套,约1100间房,原貌保存度为80%,清代民居130余套,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北方明清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村中间的举人正院。这里曾是灵水22名举人之一刘增广的住宅。走进院落就仿佛穿越了时光,无论是古旧的瓦顶或是木质的窗栏,这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四合院,到处都透出浓浓的历史气息。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03
琉璃渠村
琉璃渠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称为“琉璃之乡”,以烧制皇家琉璃闻名。从元代起,朝廷即在此设琉璃局,清朝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
村口立有黄蓝绿三色组成的琉璃牌楼“琉璃之乡”。村里有一座巨大的九龙壁,据记载,其与北海公园九龙壁同根同源,皆是老一辈琉璃匠人的作品。
除了九龙壁,琉璃渠村值得一看的还有三官阁过街楼。三官阁过街楼高10余米,建于清乾隆时期,既有着门楼的作用,同时也是祈福的建筑。阁楼顶上有琉璃制作的宝瓶,上边还有三叉戟,寓意是平平安安、官运亨通。
过了三官阁,便来到了皇家琉璃博物馆,这里储存了大量琉璃构件和关于琉璃的各种记忆。
博物馆之外是关帝庙。琉璃渠村的关帝庙,是一座占地200平方米左右的四合院,均以琉璃砌顶,华丽非常。关帝庙虽小却有着两个全市仅有:全市唯一一个琉璃制的须弥底座和全市最大的琉璃整烧雕塑。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
04
水峪村
水峪村有“四古文化”——古民居、古石碾、古中幡和古商道。
古民居以街屋、杨家大院、先生院等传统建筑为代表。杨家大院由巨富杨玉堂于清乾隆年间修建。院子的形状像古萧,按阴阳五行设计,四进四出,一共三十六间,前面有门鼓“仁兽”麒麟守门,门楼内和山墙前均有石刻砖雕。
全村有古石碾128盘,2008年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国收藏之最证书。石碾之中最古者有道光十八年和光绪二十四年的古碾。石碾均采用本地青石制作,碾盘碾砣上刻花纹,类型不同,用途也不同,有碾谷子的,碾玉米的……平均四五家就有一盘。
南岭古商道有五十多里长,经过豹井沟爬小西岭,到茫茫的南大岭蜿蜒曲折而奔长沟峪,最后到达房山、良乡,与京城连通。
水峪中幡可以追溯到明洪武永乐年间,清咸丰年间发展迅速。中幡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由幡杆、伞、旗子、幡面和铃铛等组成。表演时,表演者用竹竿在身上做出各种动作,有鼓、乐、锣伴奏,还有彩旗、竹幡助威。水峪女子中幡曾受邀参加过奥运会开幕式垫场演出和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活动。
来水峪村,欣赏古中幡表演、参观古民居、体验推古碾、徒步古商道。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
05
南窖村
南窖村,明初成村,民国时期曾是房山“十大商镇”之一。现有保存比较完好的1.2里古商街,内有米粮店、五熟行、黄酒坊、果子行、生铁行等50多家店铺。私塾、拔贡院、古庙、古戏楼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可谓是北方古商镇的活标本。
村里有一处“康熙戏楼”,位于南窖村西庙对面,修建于清康熙十六年。戏楼坐南朝北,背倚南山,面村临河,砖木结构,雕梁画柱,甚为别致。戏楼前的河道上有一座桥梁,名登峰桥,过桥既可进入戏楼,也可登高远眺、纵览美景。
除了古戏台,南窖村还有许多原汁原味的古迹,仁义局、过街楼、北极玄帝庙、古树老街等。在这里,一座座戏楼、一处处碑庙都刻录了历史的韵味。
漫步在山村古街,听当地人述说那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用心感受慢下来的时光,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南窖村
温馨提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出行时切实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