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西北地区 >>兰州 >>兰州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时期的兰州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26日  共浏览10058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n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兰州地区是中国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数万年前,兰州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在西固区陈坪乡深沟桥附近、榆中县垲坪乡、城关区长沟,均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出土石核器、刮削器、细石器,就是明证。距今五千年到四千年前后,兰州地区的先民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它可分为马家窑类型(前3100年——前2700年)、半山类型(前2600年——前2300年),马厂类型(前2200年——前2000年)。这三个类型是由早到晚发展起来的原始文化遗存,是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在甘青地区的继续和发展,其发展过程持续了约一千多年。
    黄河横贯兰州,山脉分布两侧,黄河支流大通河、湟水、庄浪河、阿干河、苑川河等穿越群山,相继注入黄河,形成大大小小的河谷盆地和阶地。阶地背依高山,濒临河流,厚土肥沃,草木繁盛,动物出没,鱼翔浅底,适宜先民栖息生存。自四十年代以来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兰州黄河南岸有西柳沟大坪、牟家坪、晏家坪、崖头、青桐岔、曹家嘴、西坡、花寨子、满城、四墩坪、中山林、营盘岭、雁儿湾等;北岸有沙井驿、十里店、王保保城、徐家山东大梁、白道沟坪等。还有榆中的马家、分豁岔、湖滩、祁家山、魏家湾、白虎山,永登的大沙沟、杜家坪、团庄、蒋家坪,皋兰的阳窑、蔡家河、糜地沟等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展现了兰州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进程。
    兰州地区马家窑文化的先民们主要从事原始农业。发现的农具中的石斧呈长条形或长方形,横剖面呈椭圆状,其形体比较规整。发现的石铲,扁平,一面比较光滑,一面较为粗糙,柄部稍窄,以便捆绑把柄;发现的石刀,形制有两种,一为长方形带孔的,一为两侧有缺口的,便于绑牢把柄,通体均打磨光滑,刃部锋利。先民拿这些农具,用“刀耕火种"的方式,种植谷物。发现石镰,用来收割谷物。还发现石磨谷盘、陶刀和骨铲等农具。在青桐岔(今为青岗岔,下同)遗址的彩陶罐底部,发现有糜子及秸秆,在刘家坪墓葬的陶器中发现过谷物的朽灰。同时还发现较多的骨镞、石镞和石弹丸、石核等武器。这说明先民们在主要种植谷物,碾磨谷物,用作主食的同时,也要通过狩猎来补充食物,其猎物主要是鹿、野猪,羚羊等。
    当时的先民们还饲养家畜,种类有狗、猪、牛、羊、鸡等。蒋家坪马厂类型墓坑内分层埋有狗、猪骨4具,雁儿湾的窑穴中出土过羊骨和羊角,这表明家畜的饲养在先民的经济生活中已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还发现过加工木质器具的石器,主要为石锛和石凿。石锛多为扁平长方形,棱角制作得很规整。石凿有单刃的,也有双刃的。单刃石凿刃部由宽面磨制而成,形成长条状。双刃石凿棱角分明,磨制精细。这些精致的工具,使制作木制器具变为可能,但所制木器因时间久远,早已腐朽不复存在。
    马家窑文化的制陶业很发达。陶窑多属竖穴式,横穴式较少。兰州地区发现多处陶窑,曹家嘴发现一座,西坡发现两座,青桐岔亦发现两座,白道沟坪发现十二座。西坡发现的两座窑址,均为长方形,窑长1.02米,宽0.7米。由窑门、燃火坑(火膛)、通火孔、窑室等组成。窑门呈椭圆形,燃火坑接近圆形,底部如锅底状,通火孔分三排九孔,分布均匀,可将火焰引入窑室,窑室左右两壁,略带弧形,因长期火烧,形成砖灰色硬壳。白道沟坪陶窑很多,因遭破坏,只清理了十二座。其分布的情况是:窑场北边四座,中间五座,南边两座,分成三组南北间排列;另外在窑场的东头,还有单独的一座。从中反映出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出于便于操作管理的考虑而刻意为之的。在每一组窑群之间都有一个灰土坑,里面填充着残陶片、草木灰、木炭屑、烧土等废弃物。在窑场里还发现了一个小圆坑,坑壁上还附有断续的红胶泥;周围地面上还有许多红胶泥块和小圆棒状的红胶泥条,以及夹沙红胶泥块等;坑口附近的地面上也有形制一样的红胶泥块、红胶泥条等。这表明这里曾是储存陶土和制作陶器坯的场所。可知陶器主要采取泥条筑成法成型,口部多经慢轮修整。
    白道沟坪(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乡)发现的十二座陶窑,结构大致相似,窑室呈方形,其直径约为0.88—1米,箪上有九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火眼,三行排列。这样的组合方式,可使窑内温度均匀,确保烧成器物的质量。火口在窑室的前面,下部为火腔。窑内有木炭灰、草灰,可推知烧制陶器的燃料用的是柴草,进一步推知当时的兰州北山地区林密草丰,植被良好。在一座窑址附近,还发现一件研磨颜料的石磨盘,磨盘上残留颜料痕迹,一件调配颜料用的高边分格陶碟,碟中存留紫红色颜料的痕迹。从中可知,陶坯成型晾干后,在这里施彩,然后置人窑内焙烧。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有平底器和圈足器。器类有盆、钵、壶、瓶、豆、盂、瓮、缸、甑和大量的单耳、双耳罐等30多种,能够满足先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陶质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但以前者为主。彩陶一般采用泥质红陶精心制作,造型精巧,构图华丽,数量众多。其中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以黑色为彩绘颜料,内彩比其他类型发达。主要器形有小平底钵、卷唇盆、侈口深腹双耳罐等。纹饰多为几何图案,常见的有平行条纹、波浪纹、垂弧纹、圆点纹、漩涡纹等。如王保保城出土的彩陶碗内,用两组同心圆点弧线三角、弧线圆点图案和三组方格纹,营造了打入网内的鱼儿跳动挣扎的场景。半山类型的彩陶仍以黑色彩绘为主,兼施红色。纹饰构图较为复杂,有菱格纹、三角纹、螺旋纹、葫芦纹、棋盘纹、网纹,并多用黑色锯齿纹作边饰。器形以大型的小口高领鼓腹双耳壶最为常见,其肩部平广,腹部浑圆,最大径在腹的中部。还有双耳瓮、浅腹盆等。白道沟坪出土的双颈小口
双耳壶,造型独特。花寨子出土的白陶罐,其表面有附加堆纹,很别致,有人说是白色粘土烧制成的,也有人说粘土中可能含有高岭土的成分。马厂类型的彩陶,沿袭半山彩陶的风格,只是在造型上变化多,器形呈多样,纹饰由繁到简,至晚期更趋于简化,制作上显得粗犷。多用黑、红两色,绘制几何形、动物形纹。器形主要有盆、壶、罐、瓮、带流壶、豆、碗等,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异形器,如鸡形壶,人头形壶等。1985年在永登县乐山坪马厂类型遗址,出土七件彩陶鼓,大小不等,均呈喇叭形,似为一套乐器。陶鼓的一端呈喇叭形大敞口,口外侧边沿有倒纽钉一圈,便于蒙上兽皮成鼓面,另一端呈盘口,连接直筒状鼓身。两端各有一耳.可系以绳索,挎于肩头,以便击打。
    马家窑文化的村落,有一定的布局。人们的居住区、窑场和墓地是分开的。以白道沟坪遗址最为典型。人们的居民区在白道沟坪,在居住区的偏东为窑场,西面是公共墓地,氏族成员死后则葬于公共墓地。马家窑早、中期文化的房屋,一般为半地穴式建筑,平面呈圆形或方形,有的方形房屋在门外置一方形门斗,平面呈吕字形,结构较为特殊。在房屋四周还有长方形和圆形袋状窑穴。马家窑文化晚期的居址,均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青桐岔遗址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乡青冈岔村,遗址分布在村南的岗家山上。几座房子的遗址,分布在南北面的一条直线上。其中的第一号房址,规模较大,为长方形半地穴式,东西长7.4米,南北宽6.5米,面积约48平方米。门向东,中间有高出地面10厘米的圆形灶坑。屋内四周有8个柱洞。据柱洞分布可复原为长方形两面坡的房屋。房址地面上发现大量木炭,是火毁时柱子、梁架、檩条坍塌所致。这些木炭经鉴定为青冈木。青冈岔就是附近生长青冈树而得名的。马家窑(早、中期)文化的墓葬,一般为竖穴土坑墓,还发现有石棺墓和火葬墓;晚期文化,除常见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外,还流行平面呈凸字形的土洞墓。白道沟坪公共墓地的墓坑距地表较浅,完全没有葬具,葬式头东脚西,背南面北,以单人侧身屈肢葬较为流行。尸骨上都用10厘米左右的树枝掩盖,随墓陶器多达十件,有的陶器内有谷物的朽灰和兽骨。而花寨子遗址中有木棺墓,棺用木板拼成。有的墓内有随葬品,女性墓随葬品多为陶器、石纺轮和装饰品,男性的多为石斧、石锛、石凿、箭镞、匕首等。这说明兰州地区马家窑文化的人们,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男性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已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说明他们的生产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生活有所改善,因之氏族成员死后有较多的随葬品。
    关于包括兰州地区在内的甘青地区的史前文化的族属,考古学家俞伟超在《古代“西戎”和“羌”、“胡”文化归属问题的探讨》中认为:“也许比较发达的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就是发展得较早的一些羌人文化的先驱。”他把甘青地区主要的几支史前文化遗存都视为羌人的文化遗存。而甘肃省博物馆在《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中认为:“甘肃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西周遗址.应是汉民族的先民遗存相继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乃强在《羌族源流探索》中,则把甘青地区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都看成是上古羌族的子孙遗留下来的。

Google
 
上一篇:兰州概况
下一篇:悠久的历史 繁复的建置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68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289]
 · 北京大观园 [3621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09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人:LTqaEyyo

发表人邮件:dcgg923@163.com 发表时间:2022/9/13 20:55:06
    深圳"五毒书记"蒋尊玉倒了但蒋尊玉一手制造的冤假错案…详细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98.43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