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广东省 >>广东人文景观

珠玑古巷•梅关古道
  发表日期:2022年9月6日  共浏览181 次   出处:来源 : 广东省旅游局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珠玑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市城北部偏东,在323国道南雄至江西大余公路9公里处的沙水村。该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公里,是古代五岭南北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其古朴风貌犹存。珠玑巷有三街四巷,即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今住居民381户,1742人。现有姓氏为王、林、何、谢、曾、黄、钟、赖、刘、陈、郭、周、董、雷、戴、张、杨、欧阳、李、熊等159姓,其中雷姓是畲族,其余诸姓均为汉族。

唐、宋末年,中原内地战乱频仍,不少氏族为避战祸和自然灾害,纷纷经江西南安(大余)越梅岭南来。在古时,岭南地区为烟瘴之地和官宦贬谪之所。这些先民在兵荒马乱中,扶老携幼,历尽艰险,来到南雄珠玑巷。他们不熟悉岭南各种情况,不敢贸然再南下,只好在此安顿下来,重新创业。居住数年或数十年,他们逐渐适应了岭南地区气候和生活习惯之后,才逐步南迁珠江三角洲。故那里的许多名人望族,都把珠玑巷称为“七百年前桑梓乡”。

珠玑巷由唐敬宗易名得名,但它的开始兴旺则还在李湛之前,其兴衰与玄宗时开挖的梅关古道密切相关。唐敬宗即位百余年前,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开凿大庾岭梅关,把一条崎岖难行的山径开通为能通车马的大道。从那时起,梅关道由此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使南北交通顿时通畅,成为岭南最重要的通道,而依踞梅关道的珠玑巷也夹道成镇,古代称沙水镇,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上升为大庾道上最重要的驿站。

由于珠玑巷离古时县城近15公里,距离大庾岭近2.5公里,正好是南下北上的过客路途歇脚处。南下的赶路人从大庾岭过梅关,再走25公里的路到珠玑巷,正好是一日脚程,恰好在日薄西山时分抵达珠玑巷。北上的赶路人从南雄起程行15公里到珠玑巷,如果当日上梅关,在天黑前不一定能翻过大庾岭,因而也暂住下来。所以从盛唐开元而始,尤其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路过珠玑巷的商旅、挑夫“日有数千”,直到清末粤汉铁路修筑之前,这条路载着珠玑巷兴旺了1000多年。


Google
 
上一篇: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
下一篇: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5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63]
 · 北京大观园 [3647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1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875.0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