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20日 共浏览572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是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它位于天津平原东部地区,总面积为15400公顷,主要保护贝壳堤与牡蛎礁古海岸遗址和七里海湿地生态系统及各种动植物。 天津滨海平原贝壳堤古海岸遗迹,是沧海桑田的真实记录,是碧海变迁的结果,加上通平行于现代海岸的贝壳堤分布在海河以南,自东向西(即自海向陆)依次分别称为第一至第四道贝壳堤。海河以北,宁河、宝坻境内潮白河与蓟运河下游,是牡蛎滩集中发育地区,形成潮下带生物堆积体,年代自北向南渐新也有四道,年代久远的牡蛎壳长达一尺左右,十分珍贵罕见,当今已无处可寻。 天津湿地位于贝壳堤、牡蛎滩分布区内,类型多样,面积较大,有泻湖湿地、盐滩湿地、滩涂湿地、河滩湿地等,其中有水面23000公顷,芦苇12000公顷。 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燕鸥、苇莺、椋鸟等野生动物。不久前,上古林核心保护点发现了一艘700多年前制造的木质古船,更增添了保护区的光彩。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贝壳堤、牡蛎礁,具有规模大、出露好、连续性强、序列清晰等特点,在我国东部沿海最为典型,甚至在西太平洋沿岸国家也属罕见,对它的研究工作已有30多年历史。建立保护区,保护这些不能再生的地质景观,对于提示天津滨海平原的成陆史,研究天津及我国东南沿海海陆变迁和古地理、古气候、海洋生态、海平面变化以及新兴构造运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因此,这里既是极其宝贵的天然博物馆,也将成为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胜地。
|
|
|
上一篇: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
下一篇:大青沟自然保护区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