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陕西省 >>陕西人文地理

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
  发表日期:2022年8月27日  共浏览109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明代西安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垣中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古城,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古城。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西安城墙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标志性建筑工程,也是游人至西安必登临观赏的主要景点之一。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长兴侯耿炳文和都指挥使濮英负责修建西安城。在规格上,仅次于当时的都城南京。
  它无声地诉说着历史,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当时建筑的高超水平,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风貌和军事防御功能。
  明西安城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5公里,南北宽 2.75公里,周长13.79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是由主体墙、宇墙、垛墙、海墁、排水槽、敌台、角台、马道、城河、城门、廓城、月城、瓮城、闸楼、箭楼、城楼等几部分组合而成,它不论是从军事或从审美的角度上讲,都具备了中国历代城墙最完美的形式,成为当时最完整的军事城防系统。
  明西安城设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东曰长乐,南曰永宁,西曰安定,北曰安远”。这四座城门是由三道城即廓城、月城、瓮城,三重楼即闸楼、箭楼、正楼组合而成。
  四关廓城是护城河以外拱卫城门的四个夯筑城垣,在廓城上建有稍门,它是在城外围加筑的一道边线,也是进入明西安城的第一个关口。
  明西安城以唐长安城的皇城为基础,南城墙和西城墙建在原长安城遗留的城基上,北城墙和东城墙向外各扩展了原长的四分之一,形成了一座东墙2886米、西墙2706米、南墙5256米、北墙4262米,周长14110米的城垣(如不计敌楼凸出部分为13912米),面积比唐皇城扩大近三分之一。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高12米。
  城门部分是整个城垣的人马车辆进出的吐纳地带。西安城原开四门,东名长乐,西名安定,南名永宁,北名安远。完整的城门系统分三重建筑,凸出在最外一重的为闸楼,也称谯楼,管理吊桥升降,兼夜间打更报时,同时还设有供射箭用的窗口。第二重为箭楼,正面和两侧设有数重密集的方形窗口,以利射箭。最后是城楼,是城的正门楼,与城墙平齐,为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楼高约32米,巍峨雄伟,是城防指挥机构所在地。闸楼和箭楼之间,有一半月形的、两边用城墙围起来的空间,称为闸城,即闸门内的瓮城。箭楼和城楼之间也有瓮城,此瓮城中城楼之下两侧有马道,是登上城楼、城墙的通道。如果敌人攻进这里,形势就极为严峻了。
  城墙的防御系统由雉堞、敌楼(及马面)、角楼、登城马道、宇墙等构成。城头外侧的垛状方齿形建筑叫雉堞,垛墙有掩护的作用,上开有供瞭望用的小口。垛与垛之间可以射箭和向下投掷石块等。城墙每隔120米有一方形凸出部分,叫马面,马面外侧有雉堞,如果敌人攻城,两个马面和城墙之间可形成三个方向的交叉火力打击敌人。两马面之间120米的一半为60米,正是古代“一箭”之地,在弓弩射击的有效杀伤距离之内。角楼的功用与敌楼相同。西安城墙上共有马面98个,垛5984个。 贴城墙内侧有马道10个,马道坡度为25°,宽6米, 外侧有护墙,无台阶,便于战马直接登城。宇墙也叫女儿墙,是城头上靠内侧高近l米的矮墙,作用是 防止人马行走时失足坠下。
  西安城墙的排水系统非常科学。原城墙顶部外沿高而中间低,由两边外侧向中线倾斜(约6°),每隔40至60米,在内侧开一排水口,水口下接一个附贴在内城墙上的竖排水槽,槽底吐水口下设滴水池。即使是暴雨骤至,雨水也能汇集于城头中线,并从水口沿水槽迅速排下。同时城头地面向中线倾斜也具有安全感。
  明西安城墙不仅高大坚固,而且构筑精良,特别是现存的城楼、箭楼等建筑,既不失防御设施的坚固厚实,又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典雅华贵,构造之精,设计之巧,代表了当时建筑的最高水平,它将与城内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相映生辉,使这座古城堡显得更加充实,富有活力。
  西安城墙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Google
 
上一篇:合阳千佛洞石窟
下一篇:药王山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27]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8]
 · 北京大观园 [3623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23.43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