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陕西省 >>陕西人文地理

陕西省秦汉遗存
  发表日期:2022年8月27日  共浏览147 次   出处:《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作为秦汉两代政治、经济的中心区域,陕西已发现遗存4500余处,远远超过了其他时代;其分布以关中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55%;陕北和陕南分别占32%和13%。这些遗存主要包括城邑、宫殿、水利、交通、仓储、作坊等遗址、各类墓葬,以及石刻、文物出土点等,不仅类别丰富,一些遗存规模大、规格高,分布范围也空前扩大至全省97%的县(区)。 

  秦汉时期的城址,论规模和重要首推秦都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秦统一后增建的著名的朝宫——阿房宫,位于咸阳城上林苑内。其遗址面积约8平方公里,已发现夯土台基或基址19处。前殿遗址存有长1320米、宽420米、最高达7~9米的夯土台,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建筑台基。汉长安城是这一时期都城建筑的典范,经发掘的城门、礼制建筑、武库、工官官署、少府,以及制陶、铸钱、冶铸等遗址,都取得了重大的考古收获。在城内的少府遗址,揭露出南北殿堂、附属房舍、廊道、院落、水池、水井等遗迹。其中南殿堂面积达707平方米,部分壁面贴砌有石板,是未央宫内规模较大、建筑最考究的一组宫殿建筑。 

  近年,还发现了以汉长安城为中心的南北向超长建筑基线。基线南起秦岭子午谷口,向北经长安城安门、高祖刘邦长陵,至三原天齐祠遗址,总长度达74公里。这一发见,说明了西汉时期已初步具备了建立大面积地理坐标的能力,当朝在建构诸如宫殿、宗庙、陵墓、交通、水利等设施时,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法天的规划思想。 

  都城以外的离宫遗址已发现近30处(组),绝大部分位于关中,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高峰。其中已确认宫名的有步高宫(渭南)、扶荔宫(韩城)、长杨宫(周至)、

  阳宫(户县)、鼎湖延寿宫(蓝田),林光宫、洪崖宫(淳化),甘泉宫、梁山宫(乾县),黄山宫(兴平)、祋祤宫(耀县)等;尚未确认的有乾县吊庄,泾阳口镇、杨赵,旬邑沟垴头、澄城良周、凤翔凹里、洛南刘村、志丹任窑、安塞红花园等遗址。这些宫址大都未经发掘,面积多在10万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百万平方米;一般都遗存有大面积的夯土台或夯土基址,志丹任窑行宫遗址的夯土台面积达2.8万平方米。遗物多见陶水管道、空心砖、铺地砖、瓦、瓦当和各类陶器,有些还出有铜器和铁器;确定宫名的遗址大都发现含有宫殿名称的瓦当文字、陶文或铜器铭文。上述宫殿中,一部分为秦汉连续使用,个别的时代上限可能至战国。 

  都城以外的城址共发现近50座,大部分位于关中和陕北。关中的夏阳(韩城)、陈仓(宝鸡)、邰县(扶风)等一批郡县故城,大者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城垣均为夯筑,城内多遗有夯土基址和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城外则有汉墓暴露。陕北的城址多据险而建,面积较小,突出了军事的需要。 

  秦汉时期的水利和交通方面,发现有汉白渠、漕渠、西渭桥(一说为沣河桥)、秦直道,以及开凿或大规模开凿于此时的褒斜道、子午道、武关道等遗址。 

  汉代的仓储遗址,发现有京师仓(华阴)、瀓邑漕仓(蒲城)和细柳仓(咸阳)等。京师仓又名华仓,位于并渭漕渠的人渭处。仓城周长3000余米,已发掘大型粮仓基址6座。其中1号仓以墙隔为三室,内设架空地板,面积达1600余平方米,是迄今发掘规模最大的一座西汉仓储建筑。制陶、冶铸、铸钱等遗址,主要分布在汉长安城内外和关中地区。位于汉长安城西市的制陶作坊遗址,是专为帝陵和达官贵人墓烧造从葬陶俑的官窑所在。1990年发掘的3组共21座窑址,出土陶俑千余件及一批制陶工具,据推算,这些陶窑一次可烧制陶俑8000多个。西汉49个铁官所在地之一的夏阳故城附近,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冶铁遗址。秦汉的铸钱遗址和钱范出土地共发现20余处,除汉长安城一带外,主要分布于关中中部、东部的长安、临潼、耀县、渭南、澄城等地。澄城坡头的西汉铸钱遗址,发掘出包括烘范窑在内的陶窑4座,出土五铢铜范41件,以及陶范、冶铜工具等,是出土五铢铜范最多的一次。 

  陕西秦汉时期的墓葬已发现近2000处,关中地区约占54%,历年发掘、清理的墓约6000多座。秦代和西汉的帝王陵,代表着这一时期墓葬的最高等级,正式发掘的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铜车马坑和西汉的杜陵陵园、阳陵阙址、从葬坑等。 

  根据发掘资料,这一时期的墓葬,依形制和构造大致可分为土洞墓、土坑墓、砖椁墓,以及新出现的砖室墓和画像石墓五类。 

  土洞墓和土坑墓:数量多,分布遍及全省各地。土洞墓中,横穴式墓室前部的一侧或两侧往往设有耳室;而西安北郊的西汉陈请士墓,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带过洞和天井的土洞墓。大型土坑墓中,咸阳杨家湾汉墓的墓道成曲尺形,较为罕见。 

  砖椁墓:也称砖棺墓,出现于战国晚期和秦代,仅在关中临潼一带有个别发现。均为竖穴墓道,其砖椁(棺)较小,仅能容身,墓砖规格及砖上的陶文与秦始皇陵、秦俑坑的同类砖相同。 

  砖室墓:西汉中后期出现,至东汉普遍流行,分布于省内各地。墓大小不一,券顶或穹窿顶,较大者多设有前室、中室、侧室或耳室,个别的墓室内绘有壁画。在咸阳一带,还发现少量西汉的空心砖墓,砖上一般雕有几何纹、回纹或四神图案。另外,咸阳的几座大型积石积沙墓中,所填卵石每块重达2吨,在陕西汉墓中较为少见。 

  画像石墓:盛行于东汉,共发现约百余座,集中分布在以绥德、米脂为中心的榆林地区。墓室主要以细砂石构筑,形制与砖室墓基本相同。一般在墓门和主室内壁上减地刻出人物、动物、建筑、神话故事等内容图案,有的还刻有墓主的官职、姓名和年款。在陕北,还发现少量以未经加工的石板拼砌成棺椁的小型墓,可能是一种北方草原文化的孑遗。 

  汉代出现了土族的家族墓地,潼关吊桥的弘农杨氏家族墓地便是一个典型。在陕北神木等地,还发现了一批秦汉之际的匈奴族墓葬,遗物以金银质的怪兽、虎、鹿、羊等最具特征。安康地区的个别汉代墓地中,除有瓮棺葬外,一些墓则带有明显的楚墓风格。 

  秦汉墓的随葬品,以陶器数量最大,规格较高的墓,则伴出陶俑、铜器、玉器、漆器等。 

  这一时期的窖藏文物也时有发现。扶风中颜村西汉晚期窖藏出土的苎麻纤维纸,是中国早期的植物纤维纸之一。 

  秦汉时代,是中国大型圆雕石刻的创始阶段。西汉霍去病墓前的象、牛、马、鱼、猪、虎等16件石刻,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成组石刻,堪称古代雕刻艺术的珍品。在汉中石门,则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东汉摩崖,这些摩崖与出土于合阳的“曹全碑”、城固的“唐公房”碑等,均属中国书法艺术的绝品。 


Google
 
上一篇:陕西省石窟寺、造像碑及经幢
下一篇:金骆驼驮来的大秦风云——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考古发掘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1]
 · 北京大观园 [3625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45.31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