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满族称妇女怀孕为“有喜了”,称生孩子为“落草”,因为旧日妇女临产都不在炕席和被褥上,而是在身下垫以干草。婴儿出生后,如是男孩就在门上挂小弓箭、女孩则挂红布条。一些地区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有“洗三”习俗。请亲友中儿女双全、子孙满堂的“姥姥”为婴儿洗浴,其他亲友也来“添盆”(即往浴盆中放铜、银钱)以示祝贺。“洗三”的浴水内加槐枝、艾蒿叶等熬煮,其间还有念喜歌、孩子出生十二天,俗称“小满月”,产妇娘家亲友女眷前来探望,并携带婴儿衣物及鸡蛋、小米、红糖、粉条等孕妇食品为贺礼,俗称“下奶”。但怀孕妇女不能前来,因民间认为她们会把产妇的奶“带走”。
满族育儿习俗中最有特色的是婴儿睡悠车,俗称“养个孩子吊起来”为“关东三大怪”之一。悠车用薄木片经熏蒸做成,形如小船,外面涂以红黄油漆,并写画“长命百岁”、“九子十成”等吉祥语和图案。车帮上安装四个铁环、用绳索吊挂在南炕上方的“子孙椽子”上。满族婴儿出生不久就要“上悠车”,所用之车有自家备用的,也有姥姥舅舅家特送的,用过的人多而且长大有“出息”的更受欢迎。悠车内铺有被褥及枕头,也有用“糠口袋”代替褥子的。婴儿上车前要用布带捆缚在肘、膝、踝等部位,既防止其滚爬掉出车外,又可免其胳膊、腿弯曲,发育不正常。由于睡悠车时不能侧卧和俯卧,所以满族后脑勺多为扁平状,俗称“睡扁头”,满族民间以此为美。“悠车”来源于满族狩猎时代,初期多是以兽皮制成,吊挂在室内或林中的树干上。孩子睡在里面既可以防止畜兽的伤害,又能使母亲腾出双手劳动。后来的悠车还可在两侧车帮上沿之间横装一根“车弓子”,婴儿睡觉时在上面蒙上薄布,既能防风又避免蚊虫叮咬。过去世世代代的满族人,几乎都是躺在悠车里,听着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度过婴儿时代。等到他们学会走路后,四五岁时已经被扶上马背,十岁左右就已经是一个好骑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