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安徽省 >>安徽人文地理

九华山
  发表日期:2022年8月26日  共浏览209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九华山,原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由金陵上秋浦,更九子山名为九华”。早在李白为九华山冠名前的西汉元封年间,本土道教就捷足先登,传教于山中。此后,佛教接踵而至,与道教相继折服于九华奇秀的自然环境,住锡潜真,孕育出绚烂多彩的宗教文化和山水文化。自唐以降,九华乃成“为国祝厘,为民祈福之所”。千载以来,宗教朝圣者与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于途。

九华山现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著名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圣境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自然景观秀美,群峰竞秀,素有九十九峰之称。以十王峰最高,海拔1344.4米。拱卫其周围的群峰,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如台似柱,耸入云霄。山间植被森林茂盛,清泉潺流,秀溪萦环,银瀑飞泻,水景迷人。日出、云海、佛光、雾凇、冰雪等蔚为奇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奇秀的风景、独特的气候,完美的生态,使九华山宜农、宜居、宜禅、宜游,故而为先民与宗教人士所倾倒,如花引蝶,钟情千年而不衰。

九华山佛教协史悠久,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杯渡禅师来九华传经布道,创建茅庵,佛教始入。唐开元末年(741),古新罗国释地藏卓锡九华山,贞元十年(794)无疾坐化。依据大师生前法号、德行及寂灭时出现的种种奇异现象,后世的弟子便认为他是菩萨转世在九华山,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因大师俗姓金,故称金地藏,九华山因此被僻为地藏菩萨道场。

“天下名山僧占多。”九华山佛教兴起于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清末,山中寺院已由唐末的二十余座,猛增到一百五十余座。“天下佛教之盛,千僧极矣。乃九华化城寺当承平时,寺僧三四千人。寺不能容,则分东西两序;又不能容,各分十余寮,至六七十寮之多。……香火之胜,甲于天下”。九华佛教供奉肉身为汉传佛教特殊现象,史称“肉身菩萨”、“全身舍利”。唐金地藏示寂后成为首尊真身,此后屡屡出现,至今供奉有六尊。九华山民居式与宫殿式有机组合的寺院建筑群,在汉地佛教独树一帜。现存99座寺院中,化城寺等9座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寺院,小天台等30座寺院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寺院。这些外观朴实秀美、内部金碧辉煌的梵宫玉宇和玲珑别致的茅蓬精舍,或雄踞于峰崖陡壁之上,或散布在山谷丛林之间,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把九华山装点成“人间佛国”。

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九华奇异的神采和诱人的魅力,向为名贤青睐。唐天宝十三年(754)冬,李白应友人邀请,聚会于九子山下,睹奇峰而互相吟唱,写下《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成为九华山的“定名篇”。此后,“依依向人”的九华山为慕名而来的文人名士眷恋不已。他们用审美的眼光,艺术的妙笔,多角度地体察山情,描绘风光,为九华胜景传奇添彩,为九华山川增辉生色。

九华街景区

九华街景区的大规模的建筑始于唐至德初(约757年),时山下长老诸葛节等到捐款买下僧人檀号住寺旧址,为金乔觉兴建禅居,后称化城寺,至此,九华街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寺院建筑。宋、元、明、清时代,特别是明清两代,九华街建筑达到鼎峰时期,主刹化城于洪武24年(1391)建立丛林制度后,发展拥有东西两序72座寮房的总丛林。清代和民国这段时间延续九华街区建筑的繁荣。

闵园景区

闵园景区最早的建筑,始于清代初期,主要包括慧居寺在内的寺院建筑。之后,随着佛教在九华山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有部分外地居民进入居住,使历经数百年的风雨的闵园景区建筑,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在这期间,闵园景区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花台景区

花台景区是新开辟的典型的高山游览区,可浏览面积10平方公里。景区内峰高壑深,重峦叠障,怪石林立,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兼备的九华山精华高山游览区。

天台景区

九华山高山游览区,过慧居寺直达天台顶,沿途山石峥嵘,奇松苍劲,古寺倚壁傍崖,题刻悬石立云,石阶陡峻,是游人热衷之地。


    九华山佛教情况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早在东晋隆安五年(401),即有天竺僧杯渡至九华山化城峰(今九华街),始建茅庵,曰“九华”,传为佛教开山第一人。唐代,九华山佛教因运始兴,僧人相继进山开辟道场。开元末年,新罗国僧地藏入唐求法,卓锡九华,苦行修持,颇得一方信徒敬仰和护持。贞元十年(794),僧地藏圆寂,跏趺石函,3年后体貌如生,僧众视为菩萨示现,又因其俗姓金,尊称“金地藏”,建肉身塔(即地藏塔)供奉。九华山从此辟为地藏应化道场,香火不绝。至明代,已同山西的五台、四川的峨眉、浙江的普陀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其“香火之旺,甲于天下”。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自唐以来,自然形成16樽肉身菩萨,现有6樽可供观瞻,其中明代无瑕和尚肉身被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


Google
 
上一篇:花亭湖
下一篇:琅琊山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47]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15]
 · 北京大观园 [3624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31.25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