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沐沦河
发表日期:2009年1月13日 共浏览586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西拉沐沦河
|
西拉沐沦河—商先民及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 西拉沐沦河(汉译为黄色的河),又是西辽河的源头之一,有潢水(为区别于黄河,写作潢水)、辽水、大辽水等称谓。西拉沐沦河全长1250公里,流经内蒙古、吉林、辽宁三个省区二十多个旗县,十几个城市,汇入渤海。西拉沐沦河下游平坦开阔,两岸土壤肥沃,良田万顷,稼禾茂盛。西拉沐沦河上游,源于克什克腾旗境内的源水头,这里的沙丘如垄似链,丘顶浑圆的沙地突然下陷,呈簸箕样三面环山的盆地,盆地中万泉争涌,如一锅沸腾的开水,自“锅底”冒出,涌泉或高喷水柱,时续时歇;或斜喷横溢,漩涡涟涟;或白浪逐天,汇成水泊,向东流去,流进宽十几米,深几十或几米的狭窄河道。遇山谷,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悬崖叠出,几公里内落差百米,为小水电站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河南岸杨桦枫松郁郁参天,河北岸矮榆墩柳山杏灌丛交织错落。逢冬时节,水自地底涌出,沿几十公里的河道奔流,多处瀑布挂川,***如雷。满谷氤氲升腾,白雾缭绕。岸畔树枝结冰,似裹蜡,像枝枝珍珠,晶莹剔透。若逢阳光照来,满谷珠玉,熠熠生辉,源水头变成“玉”的山谷,“银”的世界。民国诗人王枢曾有《潢源碧翻》(潢源,俗称源水头,辽太祖尝幸平地松林观潢源)诗: 寻到潢河最上游,碧翻白涌镜涵秋。 人间艳说清流好,此更清流源水头。 西拉沐沦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有史以来,《淮南子·地形训》中,列为中国六大川之一,文曰:“辽出砥石”。《水经注·大辽水》言:“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屈而南流,入于海。”千百年来,西拉沐沦河两岸生活着世世代代的人们,他们创造了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辽史》中记载:“神人乘白马,仙女驾青牛车至木叶山二水合流而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不论是契丹族的渊源,还是西拉沐沦的传说,都饶有风趣。千百年来,西拉沐沦河浩浩荡荡,滚滚东流,从两岸的一万多亩台甸地分析,若干年前,西拉沐沦河要比现在大几倍,然而,这洋洋河水白白流淌。20世纪70年代,克什克腾旗人民利用西拉沐沦河的水利资源优势,在六十余公里的西拉沐沦河上游,建小水电站6座,自上而下有:***电站、上湾子Ⅱ级电站、上湾子Ⅰ级电站、胡家湾子电站、龙口电站、龙尾电站。其中,四座库容电站,两座过流电站,年发电4000多万千瓦/时。西拉沐沦河如今成了“金水河”,给草原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有“草原明珠”的美誉。1983年,克什克腾旗被列为“全国一百个电气化试点县”。“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从此,克什克腾旗经济飞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拉沐沦小水电站湖光山色、碧水银鱼,赢得了旅游者的青睐,来电站观光的人络绎不绝。这里坝上高峡出平湖,湖泊碧水藏青山掩绿树,苍山衔湖,可谓人间仙境
|
|
|
|
上一篇:世界上最窄的河-牦来河
|
下一篇:曼陀山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