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内蒙古 >>内蒙景区

阿斯哈图自然保护区
  发表日期:2009年1月13日  共浏览447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阿斯哈图

    阿斯哈图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北部北大山,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经棚镇105公里。其南部与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相连,东与林西县毗邻,西与白音查干苏木交界,保护区为天合园乡、巴彦高勒苏木所辖,该地区东西宽13公里,南北长15公里,总面积8200公顷,“阿斯哈图”系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石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脉中北大山上。石林有的成片出现,连绵几百米,宽达几十米,相对高度5-20米,远看成林,近看成峰,高低参差,变化万千;有的独立成柱,高达5-20米,直径一般在2-5米,成圆形、方形或长方形,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在蓝天流云的掩映下,摇摇欲倾,险峻之极;有的似人、似物、似城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有的石林水平节理发育层层叠加如千层饼,也有的上粗下细形如蘑茹。造型奇特、形态万变的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是一种变幻岩石景观,其千姿百态的造型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
    阿斯哈图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花岗岩石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阿斯哈图地区的石林景观,经过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等研究机构多位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该地区分布的石林是属花岗岩石林,是新发现的一种奇特的地貌景观,这种类型的石林在国内外实属罕见。专家认为,自第四纪冰河期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当阿斯哈图地区北大山被冰川侵蚀后,发育成刃脊和角峰。它们成排或单独分布在脊线上,形成石林的雏形,经过冰川、寒冻、风化和水蚀后形成现在的地貌,这样的石林景观在我国乃至世界都非常典型和稀有。
    分布于阿斯哈图自然保护区内的花岗岩石林全部保持自然风貌,没有任何人为破坏。有的石林经过长期的寒冻风化和雨水及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倒塌,地面出现石海、石河,这些也被完整的保存下来。该石林奇妙多姿、形态万千、造型各异,有的似人似物,有的似禽似兽,经过岁月的风磨雨蚀,显得更加壮丽、神奇。该区域的植被基本保持良好,乔木林都是原始次生林,没有人工林的痕迹,自然状况属原始状态。这对地质学、生态学等自然学科都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这一地区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混合林生存,林间灌丛草本植物繁茂,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植物种类繁多。山涧有山泉、小溪、河流,山顶是大面积草甸,低洼处间有湿地,水草丰美,景色秀丽。境内多马鹿、狍子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还有狼、獾、狐等肉食性兽类。林间鸟的种类繁多,其中国家二类鸟猛、禽、苍鹰、鹗、隼数量较大。由于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多样的生态系统,可以肯定其物种资源远不止这些。
    阿斯哈图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中外众多专家、学者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游客前来观光考察。百看不厌的花岗岩石林不但拥有南方石林的秀美,也体现出了北方大山的雄伟壮观。来到这里的人无不为她的神奇而叫绝,使游人深深领略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绝妙。
    阿斯哈图自然保护区属大兴安岭山脉余脉,构造上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北大山花岗岩时代为燕山时期,花岗岩岩体呈北东方向延伸,出露长约45km,宽2-7km。该岩体侵入石碳系林西组(C3)和二叠系黄岗梁组(P1),使围岩产生强烈角岩化和硅化,蚀变带一般宽约几十米,岩体内有基性岩脉。花岗岩呈肉红色,主要为中一细粒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有的具斑状结构,局部具文象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钾长石约占40-50%;石英约占25-30%;斜长石约占15-20%;黑云母占5%等。北大山最高峰海拔1879米,山势巍峨,花岗岩石林分布在1700米左右一些起伏的山脊上。
    山体阳坡主要生长白桦林、谷柳、蒿柳。山地阴坡灌丛主要为绣线菊、刺梅、金露梅、银露梅。阴坡主要是虎楱子、斑块状山柳、山丁子等。石质山坡以拂子毛、羽毛、铁杆蒿为主。山地塔坨以大叶章、灰脉苔草、湿苔草、大穗苔草为主。
    森林植被有夏绿针阔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为白桦、山杨、蒙古栎。其中白桦林主要分布在山体阳坡,覆盖率大,长势繁茂,针叶树有兴安落叶松、油松、云杉等。灌丛植被主要以虎榛子、绣线菊、柴桦、冬青为主,绣线菊主要分布在山地阳坡,而虎榛子灌丛主要分布在山地阴坡。草原、草甸植被主要以大叶章、灰脉苔草、贝加尔针茅、线叶菊为主。其它植物种类也很丰富。
    阿斯哈图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200公顷,石林面积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1%。农田面积287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林地面积3919.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7.8%;草原、草甸面积3493.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2.6%。
阿斯哈图核心区位于擎天柱(石林名)附近,具体边界以擎天柱四周石林较密处外围为准,总面积650公顷。
    骆驼脖子核心区位于骆驼脖子(石林名)附近,总面积710公顷。
    窟窿山核心区位于窟窿山附近,呈长方形,包含倒塌的石林及附近湿草甸,总面积720公顷。
根据保护区的地形条件,设置阿斯哈图,窟窿山和骆驼脖子两个缓冲区,总面积313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2%。
  

阿斯哈图石墙
 
阿斯哈图石林
 
阿斯哈图石墙
 
阿斯哈图三姊妹
 
擎天住
 
阿斯哈图石林

Google
 
上一篇:乌兰布通自然保护区
下一篇: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8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81]
 · 北京大观园 [36516]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5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19.922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