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锦绣中华 >>华北周边游

后雪浪石 雪浪寒斋
  发表日期:2022年7月13日  共浏览107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雪浪寒斋,因石而得名。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贬知定州。一日在中山后圃(今定州中学院内)偶得一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展现出一副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犹如当时著名画家蜀入孙位、孙知微所画的石间奔流、百泉涓涌、浪花飞溅之态,遂名“雪浪石”。苏东坡得此石如获至宝,从曲阳恒山运来汉白玉石,琢芙蓉盆将石放入盆中,且于文庙后置斋,名“雪浪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复贬英州,岁久盆与石埋没。明万历八年,知州唐祥兴发现雪浪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列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牧韩逢庥将盆石移入众春园,名“后雪浪斋”。斋亭高约4米,六角亭,两侧假石垒砌,古朴典雅。雪浪石立于莲花石盆之上,盆直径136厘米,雪浪石高宽各76厘米,厚40厘米,底围196厘米,黑质白纹,似雪飞扬。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赵州刺史李文耀在临城县掘得一块乳白色太湖石,上刻“雪浪”二字,遂请直隶总督方观成奏闻皇帝。高宗乾隆为此写下《御制雪浪石记》,差官将石移置定州众春园雪浪斋前,御题“后雪浪石”,将苏轼之石御题“前雪浪石”。乾隆皇帝对雪浪石尤为垂青,御制碑文吟咏之诗至今仍留存十余首。解放定州城时,众春园被拆。六角亭是1952年所建。雪浪石因苏轼名声显赫,后世文人墨客多有瞻仰。1965年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后圃,旧址在定州中学院内。清嘉庆年间,知州袁俊筑房数间,题匾额曰:“中山后圃”,是官吏休闲、作赋的场所。现已废毁。

  平山胜迹,位于城北高头村东北,系两座相连的大型汉墓。百姓俗称女郎山或双峰山。相传这里曾产生五色灵芝,甚至留下仙人采芝遗迹。清康熙年间,知州黄开运把它列为定州八景之一,名曰“平山胜迹”。至今胜迹尚存,封土作夯土层,高20米,占地6万平方米。夏日峰颠绿树成荫,茂草铺地,登临揽胜,情趣万千。

  西溪玩月,旧址在在道观东侧,原为池墉,养鱼栽荷。州人每于中秋节携酒竞相前往赏月,月夜波光涟漪,因景取名“西溪玩月”。现仅存大道观殿宇一座。

  唐水秋风,唐水即今唐河,距城约十里。过去这里是肥沃的良田,盛产水稻,颇受唐水之益,秋收季节,金波宜人,堪称一景。清嘉庆六年(1801年),唐河泛滥之后遂变为沙滩。现今大部分沙滩已变成果园。五月犁花落地时,遍地类雪似银,别具一悉情趣。,名“雪浪寒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牧韩逢庥将盆石移入众春园,名“后雪浪斋”。斋亭高约4米,六角亭,两侧假石垒砌,古朴典雅。雪浪石立于莲花石盆之上,盆直径136厘米,雪浪石高宽各76厘米,厚40厘米,底围196厘米,黑质白纹,似雪飞扬。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赵州刺史李文耀在临城县掘得一块乳白色太湖石,上刻“雪浪”二字,遂请直隶总督方观成奏闻皇帝。高宗乾隆为此写下《御制雪浪石记》,差官将石移置定州众春园雪浪斋前,御题“后雪浪石”,将苏轼之石御题“前雪浪石”。乾隆皇帝对雪浪石尤为垂青,御制碑文吟咏之诗至今仍留存十余首。解放定州城时,众春园被拆。六角亭是1952年所建。雪浪石因苏轼名声显赫,后世文人墨客多有瞻仰。1965年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后圃,旧址在定州中学院内。清嘉庆年间,知州袁俊筑房数间,题匾额曰:“中山后圃”,是官吏休闲、作赋的场所。现已废毁。


Google
 
上一篇:承德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交通攻略
下一篇:康熙年间——定州八景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3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7]
 · 北京大观园 [3646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54.68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