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康养旅游 >>西部康养旅游

特色陇中小曲
  发表日期:2022年7月8日  共浏览191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陇中小曲:陇中小曲作为一种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它从小调小曲演唱开始,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无数陇曲艺人不懈的努力和提升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唱腔和表演程式,其中既折射处藏羌游牧民族的生活特性(比如《牧牛》等),又有不少中原文化的痕迹(比如《合凤裙》等),还有大量反映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的剧目(比如《张连卖布》等),由此不难找到土著民族的痕迹,还有民族大融合的影响,更有近代民众的生活反映,这一切对于研究陇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都有重要的价值。

  陇中小曲在定西源远流长,兴盛于清代,由民间艺人口传心授,久唱不衰,家喻户晓,唱“把式”辈出。其中传承人刘福倾注半生心血编著出版了《陇中小曲》一书,该书搜集整理了50多个陇中曲调和30多个剧目,从剧情、音乐等方面进行了改编和规范。同时还改编了陇曲传统剧《合凤裙》、《兰桥担水》、《牧牛》、《下四川》等。为挖掘和保护陇中小曲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古老的剧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2011年3月,《陇中小曲》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福为传承人。


  剪纸:剪纸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除窗花外,农家还要在厨房的灶板上贴上“板帘子”。剪纸也是安定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其发展已形成规模,全区现有付忠民陇中剪纸等剪纸业实体5家,年收入达50多万元。成立剪纸协会3个,会员达50多人。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青岚山乡大坪村李彩家剪了窗花《回娘家》后,安定剪纸更是名扬四海。大坪村也因势利导,培养了一批技艺娴熟的剪纸妇女能手,成立了剪纸艺术协会,由传承了三代、近百年剪纸文化遗产的78岁老人杨梅芳担任协会会长。2007年9月,村民冉菊英的剪纸作品《和谐人家》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届国际剪纸艺术博览会”艺术大赛中获得“特别贡献奖”。2008年王智等10人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为“陇中剪纸十大传承人”,《剪纸》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付忠民为传承人,设有传承基地一处,形成了一定产业,每年创经济效益在10万元以上。


Google
 
上一篇:古丝绸之路 紫轩葡萄酒庄园
下一篇:河西第一隘口 嘉峪关关城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9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89]
 · 北京大观园 [3652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5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726.56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