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大众医养 >>东部康养旅游

漳州华安土楼景区游玩攻略
  发表日期:2022年6月28日  共浏览131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一、景区介绍

  福建土楼(华安)·大地土楼群景区,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范”东阳楼组成,于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的选址、造型、格局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神形兼备,不愧为堪舆风水的经典之作。

  二、各个土楼介绍

  1、土楼之王——二宜楼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坐东南朝西北,为“乡饮大宾”大地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素有“土楼之王”“神州第一楼”“民居瑰宝”等美誉, 是第一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土楼。

  土楼研究专家称,二宜楼位置佳,择址考究。该楼背靠蜈蚣山,有“蜈蚣吐珠”之意;面朝龟山,视野开阔,田畴如棋局;左侧狮子山,高耸威武;右侧金面山,绿树繁花,文山华屋;左右“二水潆迥”,来者曲屈,不见其源,去则盘桓,未见其踪。从龟山顶端向蜈蚣山制高点作一条中心轴,二宜楼圆心正好在中轴线上,并位于轴线的2/3处,正位于黄金分割点,位置极佳。

  二宜楼空间大,防卫完备。该楼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双环圆形土楼,外环直径73.4米,是“世遗”土楼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土楼;外环楼高4层、16米,墙厚2.53米,可见石料3900立方米,墙体土方1.2万立方米,木料930立方米;共16个单元、213个房间;内设传声洞、泄沙漏水孔、秘密地下通道、隐通廊、射击窗、灯龛等,创造了古代民居生活居住与战略战术防御结合的典范。

  二宜楼文化深,内涵丰富。门额石匾“二宜楼”入选《中华名匾》,“二宜”两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文宜武”之意。楼内共存壁画226幅、593平方米,彩绘228幅、99平方米,木雕349件,楹联163副,俨然是一个民间民居艺术博物馆。而且,内容广泛生动,寓意深远,诸如“洋钟”“洋报”“洋妞”,“九世同居”“天下第一家”彩绘,“乳姑不怠”“送子观音”等壁画,充分体现了修身齐家爱国的优良传统。

  2、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      

  南阳楼建于清嘉庆丁丑年(1817年),坐东南朝西北,位于狮子山下,意含“狮子戏球”,为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蒋经帮所建。建筑模式与二宜楼相仿,兼有通廊式与单元式特点,外环楼高3层、13.25米,直径51.6米,共4个单元、96个房间,三层设内外双通廊,是全省唯一一座双通廊圆形土楼。

  福建土楼博物馆设在南阳楼,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文物局和华安县人民政府承办,永定县、南靖县人民政府协办,于2007年6月20日开馆。该馆分土楼民居、土楼建筑、土楼文化、关爱土楼四大部分,共有展室33间、总面积1200平方米、文物文献1000多件,已确认的国家级文物263件,其中18件是3级以上国家文物。

  该馆全面展示了福建土楼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建筑科学、社会传承和民俗风情,具备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生土夯筑技术,展现福建土楼建筑文化内涵,有效扩大福建土楼对外影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宜居典范——东阳楼     

   东阳楼位于南阳楼西侧,坐西北朝东南,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太学士蒋宗杞创建。该楼为方形土楼,背靠狮子山,俗称“狮子踏印”。楼体面宽55米,进深28米,楼高2层、11米,主楼房间36间,厅堂4间;两侧护厝15间,为厨房餐室。整个建筑呈前低后高,等级分明,建筑设计构思已由防御为主向追求舒适转化,十分适合居住。

  三、开放时间:8:00-18:00

  四、门票价格:90元/人(以现场购票时票价为准)

  五、联系方式:0596-7262786


Google
 
上一篇:漳州平和踏青春游攻略
下一篇:漳州平和高峰谷有哪些好玩的?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15.62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