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王洛猪蹄
据传,春秋时期周襄王避难氾地(现襄城王洛处),王妃在路旁店铺生一王子,故赐名此地为王落子店,后又改名王洛。当时,百姓曾以猪蹄炖汤供奉王妃食用,滋补身体。此后,王洛猪蹄盛名,并逐步传承至今。
襄城杂面条
据传,春秋时期周襄王避难氾地(现襄城王洛处),王妃在路旁店铺生一王子,故赐名此地为王落子店,后又改名王洛。月子期间,王妃想吃面条,因村民家里纯面粉稀缺,就用几种杂粮混合一起做了面条,又添加村民自己晾晒的芝麻叶,王妃食用后顿感味道迥然不同。此后,襄城杂面条,并逐步传承至今。
襄城飵(Zha)
飵是一道襄城地方传统名菜,主料为碎粉条和猪肉末。口味清淡,爽滑美味,色泽红亮,肉末和碎粉条贴在一起,食之别有风味。本菜碎粉条油亮,柔软滑嫩,面筋酥香,风味别致,为素菜的上品。
襄城豆腐脑
“豆腐脑”是黄豆浆经过加工之后凝固的食品。一般来说,现在的豆腐脑都有两种口味儿。一种是甜豆腐脑,一种是咸豆腐脑。甜豆腐脑是在豆腐脑里面加白糖。咸豆腐脑是在豆腐脑里面加腌制好的黄豆和咸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不同的豆腐脑。
襄城焖面
“襄城焖面”历史悠久,据传起源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襄城烙馍、豆腐片
烙馍作为一种襄城特有的面食,相传起源于西汉时期。烙馍这种民间的面点食品不但历史悠久,并且久有名气。温热柔软,筋道有嚼劲,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密封,因干燥易于保存长久,最长能达半个月。
襄城锅盔
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
襄城扁豆凉粉
关于扁豆凉粉的出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紫云书院创建于1468年,由明代中叶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李敏所建,明成估帝下诏赐名。明朝太子朱祐樘(后为弘治帝)在书院学习其中,有一天在紫云山脚下听到有人叫卖:“酸咸麻辣香,消暑是良方,若是吃一碗,三天心中凉。”见一卖凉粉的被团团围住,大家吃得正香。太子朱祐樘立即要了碗,调的是芝麻酱、辣椒面、蒜泥、芥末、陈醋。吃完后又要了一碗,连声称好。并逐步传承至今,形成了襄城独具特色的美味小吃。
襄城胡辣汤
胡辣汤是襄城小吃系列中的一绝。它源于清代中叶,大兴于民国初年,之后花样不断翻新。至今你若行走在襄城大街小巷口,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襄城烧鸡
关于烧鸡在襄城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有一只蜈蚣成精,以人为食,祸害百姓,村庄里有个姑娘叫喜娘和悦郎两情相悦,喜娘被雷洞村的地主看中,故意刁难悦郎上山种树上山种九千九百九十颗才能成全他,因为蜈蚣精经常在山上出没,两人感情感动天庭派吕洞宾帮助,鸡能克蜈蚣,就把鸡用柴火烧了吃,上山种树保平安,鸡经过柴火烧制皮脆肉香,香味缠身蜈蚣不敢靠近,最终种九千九百九十九的树,庄主最后成全了他和喜娘。后来村民纪念吕洞宾对世人慈悲,每逢佳节都会做烧鸡。并逐步传承至今,但制作程序及配料经逐步改善,形成了独具特色,迥然不同的美味佳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