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康养旅游 >>西部康养旅游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木里
  发表日期:2022年6月18日  共浏览156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景点攻略文化地理历史

  县名来由说法有四:一是木里为盐源县境内项土司领地的总称,因大寺之一叫木里,故以木里大寺之名为全境总称;二是木里原为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天王所占据,因其二十一世祖,于明洪武15年由皇帝赐姓木,木里即木氏之地;三是民国《盐源县概况》一书说:木里地名始载于地图者,当自清末始,清末皇朝舆地图四川分图,载有米里寺,木里即米里这音变;四是佛经中记载:在印度的东北方有一叫木里的山谷之地,是佛法的根本护法女神巴登拉姆的圣地道场,所属这一片土地总称为木里。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凉山州之西北,地理坐标东径100°3′——101°40′,北纬27°40′——29°10′之间。北与理塘、雅江接壤;东北与九龙隔雅砻江相望;东接冕宁,南依盐源,西和西南分别与云南省宁蒗、丽江、中旬相连,木里原属盐源一个辖区,秦统一中国后,置越焦郡定管县(即今盐源);唐朝改定管县为昆明县,属越焦郡,后一度为吐蕃、南治所占;宋时归南治政权所辖;元代属德平路,改昆明县为润盐县;明置建昌卫,设千、百户土司;清置宁远府,改润盐县为盐源县,为四川省所辖;民国时期,盐源县为宁属屯垦委员会所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务院批准,1953年2月19日正式成立木里藏族自治县。县治原驻瓦厂,1961年迁至博凹,今乔瓦镇。

  艺术

  木里藏族服饰丰富多彩、美观大方,大多喜欢色彩鲜艳的服饰,尤其喜白、大红、蔚蓝、粉红、桃红、桔黄等颜色的衬衫。木里藏族住宅根据环境和居住地域的不同,其建筑形式略有不同,可分为碉房、土掌房、木缧房子、帐篷。

  环境

  木里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 原结合部,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表现最典型 的地带;东跨雅砻江、西抵贡嘎山,北接甘·孜州,南临金沙江,地形以高山为主,太阳山脉,宁朗山脉、贡嘎山脉的峡谷之中,分布着雅砻江、木里河(又称理塘河),水洛河(又称冲天河,无量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最高处为西北贡嘎岭的恰朗多吉峰,海拔5958米;最低处为冲天河与金沙江汇流的三江口,海拔1470米,其间相对海拔高度为4488米,平坝和台地仅占总面积的0.14%,主要分布于沿河两岸的项脚、屋脚、东朗、卡拉等地。木里属亚热带气候区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全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冬暖干燥,夏凉润湿,四季无明显区别。随地势高低不同,形成气候的主体分布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境内平均气温为11.5,7月份最高值17°C,1月最低值为4.2°C,无霜期219.7天,年均降水量818.2毫米,最高年降水最1050.2毫米;最低年降水量为541.0毫米,雨季集中在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6%,光照可达2291.9小时,日照率在60%以上,但利用率差。自然灾害频繁,有雹灾、泥石流、山体垮塌,地震、雷暴、风暴、春旱、秋旱等。

  民族

  木里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包括彝、汉、蒙古、纳西、苗、壮、布依、傈僳、白、回、土家、满、傣、羌、锡伯等17种民族共同居住的藏族自治县。长期以来,木里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患难与共,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为木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漫长年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俗习惯。


Google
 
上一篇:自然雕塑博物馆 黄联土林
下一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9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89]
 · 北京大观园 [3652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5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78.12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