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可园
“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关于可园的名字,有不同解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个庭园“可堪游赏”。
虽然可园占地面积不大,但园中建筑、山池、花木等景物却十分丰富。造园时,运用了“咫尺山林”的手法,故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全园共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房,通过130余道式样不同的大小门及游廊、走道联成一体,设计精巧,布局新颖。
园门前有一片莲塘,塘边有侍人石(已失)和当年系马停轿的处所。入门穿过客厅来到擘红小榭后,雄奇、幽深的园景便逐渐展现在眼前。循环碧廊渐渐观赏,可看到拜月亭、瑶仙洞、兰亭、曲池、拱桥,以及藏书阁、钓鱼台、曲桥、小榭等,可说是处处有景,景景不同。
可园的第一大特点是:四通八达。把孙子兵法融汇在可园建筑之中,成为整座园林的一大特色。全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共有130多处门口,108条柱栋,整个布局有如三国孔明的八阵图,人在园中,稍不留神,就像进入八卦阵一般,极可能会迷失路径。
可园的第二大特点是:雅意文风。张敬修虽然身任武职,但对琴棋书画造诣颇深。所以整个庭园虽偏于武略,但局部都显得文风雅意极浓髓。
步入庭园,展现眼前的是远近著名的环碧廊。长廊环绕整座园林,环长廊一周,全园景色可尽览无遗。环碧廊的开端设在“擘红小榭”之中。“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就是主人邀请文友品尝荔枝的地方。过擘红小榭,第一处景点是桂花厅,这是园中的餐厅,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清水鱼池和“人工空调”。
“可堂”是可园最庄重的建筑,四条红石柱并列堂前,显得气派不凡。堂外左右两廊长花基,奇丽中蕴藏着庄重厉穆。右前方设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堂外正中筑一大石山,状似狮子,威武雄壮,其间建一楼台,人称狮子上楼台。每逢中秋佳节,月圆之夜,人们登台赏月,可尽览秋色。再往前行,环碧廊便到尽头。
东莞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与威远炮台遥相呼应的虎门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是东莞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大桥全长15.76公里,主桥长4.6公里,桥面双向6车道,主跨888米,以跨度大且不用钢锁吊住的高难度造桥技术著名。虎门大桥的建成通车,跨海连接了虎门、番禺两地,使东莞成为沟通穗、港以及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交通枢纽。
众所周知,这里曾经是鸦片战役的古战场,清道光年间,林则徐带领虎门军民筑起了百丈铁链横锁大江,凭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金锁铜关抵御来犯之敌。而今,硝烟不再,天青海阔,波澜不惊,天堑变了通途,泛舟珠江,只见大桥飞架,横空出世如长虹卧波;信步桥头,则气象万千,云樯帆影,尽收眼底。 东莞鸦片战役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座落在东莞市虎门镇,是一座收藏、保护、陈列、研究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文物史料的专题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进入纪念馆正门,迎面处屹立着一座粉红色的大型群雕,那一个个抚炮擎戟、横刀欲跃的英雄形象,令人顿觉雄风扑面,豪气陡增。群雕的右前方,铁栅圈栏碑亭刻着:销烟池旧址。1839年6月3日至25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将收缴的英美国2376254斤鸦片在此当众销毁,这就是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与销烟池百米之遥的虎门销烟纪念碑上,端坐着林则徐的铜像。再往前走就是博物馆的城堡式正楼了。
展馆内图文翔实,内容生动丰富。二楼正面一大环型立体巨画,再现了当年鸦片战争虎门海战的情景,巨画虚实结合,采用现代化电、声、光、影等科技装置,让人置身于150年前的抗英战阵之中。该馆还有禁毒展览以及有关近现代书画艺术、民族风情、自然科技等方面的临时性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