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华民族 >>华夏人文地理 >>西藏人文地理

阿里自然地理
  发表日期:2022年5月24日  共浏览828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地理位置:阿里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与印度及尼泊尔毗邻,东靠日喀则、那曲市,西与克什米尔等地区接壤。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面积为34.5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1/4。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为摄氏零度,堪称“西藏高原之巅”、“世界屋脊的屋脊”。整个地势北部较高,南部略低。边境线长达1116公里,通外道路山口57条,形成祖国西南边疆的一道天然屏障,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地形:阿里地区地形结构十分复杂,从南到北大致依次排列有喜玛拉雅山、阿伊拉山、岗底斯山、昂隆日岗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等弧形山系,构成高原骨架。它们朝西北方向归并,最终收敛于被称为“群山之结”的帕米尔高原。在各大山系和它们的支脉之间,分布着宽狭不一的条带状构造谷地和断陷盆地,形成了层次清晰的岭谷相间的地貌格局。
  地质:阿里地区的地质历史和近代构造活跃,各时代地层分布较为齐全,并经历过多次岩浆活动。
  气候、水文:阿里地区基本上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夏季一般为青藏高压控制,印度洋季风可沿河谷进入本区造成降水,但其影响远不及高原东部。冬春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造成大风和强降温。由于海拔高,云日少,年日照时数长达3,153—3,417小时,年日照率为71%—76%。太阳的年辐射量以狮泉河镇为高值中心,达8,200兆焦耳/平方米,这是西藏乃至全国的最高值。阿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仅69.0毫米。
  土壤:阿里地区的土壤随气候和植被条件而产生变化。可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南部山地灌丛草原土壤区、中部高山草原土壤区和北部高山荒漠土壤区。

Google
 
上一篇:那曲自然地理
下一篇:林芝介绍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7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8]
 · 北京大观园 [3651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01.56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