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扩展
发表日期:2022年5月22日 共浏览103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京剧 扩展(江苏省演艺集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旧称国剧、平剧。清代中后期形成于北京地区。2010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将徽调唱腔与此前曾流行于京城的秦腔融合,形成京剧的雏形。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与徽班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被称之为“皮黄戏”。由于受到北京语音与强调的影响,因此有了“京音”的特色。 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并吸收了棒子、昆曲、秦腔、弋阳腔等艺术精华的京剧,形成了具有独立体系的艺术形式,以“西皮”“二黄”为主京胡锣鼓伴奏的音乐形式,从清朝宫廷逐步走向平民化,并由北向南流传全国。人们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其博采众长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诸多中国戏曲品种中地位迅速上升,深受广大观众喜爱。20世纪初被冠以“国剧”和“国粹”。 建国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个别少数民族偏远地区除外)省会和地级城市都相继成立了公有制的专业京剧院团。1953年,苏南大众京剧团和苏北实验京剧团合并成立了江苏省大众京剧团,1955年更名为江苏省京剧团,1960年,以江苏省京剧团为基础,合并了南京市青年京剧团和南京市京剧团、扬州专区京剧团部分演职员,在南京正式成立了江苏省京剧院。至今已有五十余年历史。2005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 江苏省京剧院成立至今,不仅继承演出了大批京剧传统剧目,移植复演了大批现代戏,同时还自行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的优秀作品,其中《倩女离魂》、《虹桥赠珠》、《耕耘初记》、《宝烛记》、《荣辱鉴》、《红佛传》、《红菱艳》、《青蛇转》、《骆驼祥子》、《镜海魂》等剧目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反响。
|
|
|
上一篇:跳马伕
|
下一篇:京剧 扩展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