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江苏

董永传说 扩展
  发表日期:2022年5月22日  共浏览186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董永传说(拓展)—镇江丹阳,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扩展项目。
       该传说最早载于西汉文学家刘向的《孝子传》,在元代被列入郭居敬编录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后,广泛流传于江苏、山东、湖北等地。元代《至顺镇江志》云:“汉董永墓,在丹阳延陵,有碑记其事,地名董碑,亦名董坟。”其地理分布以丹阳为中心向外辐射。
       延陵位于丹阳西南部,因春秋时为吴国延陵季子封地而得名。相传古时董永卖身葬父,七仙女被其孝行感动,私自下凡与之结为夫妇,助其织锦还债。玉帝得知,将七仙女捉回。七仙女在天上产子,设法送到人间由董永抚养。逐渐长大的小董永盼母心切,在“望仙桥”上跪盼母亲。后来在异人鬼谷子的指点下,母子终于相见。此传说在清代《丹阳县志》中亦有记载:丹阳延陵南有望仙桥,董永墓。汉董永佣力养亲,亲殁,就主人贷钱一万缗营葬,道逢一妇,求为妻,与谐主家,织缣三百匹以偿主。一月而毕。
       20世纪50年代,以《织锦记》《槐荫记》为蓝本,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唱遍大江南北,“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的唱词更是家喻户晓。该传说中的“卖身葬父”“助君偿债”等主要情节都带有我国孝文化的教化意义与爱情色彩,它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演绎出了“孝心感天、下凡结缘、天地同心、母爱子、子盼母”的传奇特征,其传说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情感,歌颂了中华民族忠孝、纯朴、同情、善良等传统美德,它对我国古代的“行孝”伦理研究具有着重要价值。

Google
 
上一篇: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下一篇:唢呐艺术(徐州鼓吹乐) 扩展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67.96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