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崇寿寺塔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老城街道石塔社区,钟鼓楼西南400米处,靠近开原古城西城墙位置,系辽代咸州古城内原崇寿禅寺仅存佛塔,也是东北地区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辽代密檐佛塔之一。
该塔所在的开原咸州古城,前身系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26年率军出征灭掉渤海国后建成的郝里太保城。开泰八年(1019)十月二十一(农历),辽圣宗耶律隆绪置咸州于郝里太保城。此后,郝里太保城改称为咸州城。历史上,咸州城因庙宇众多,被后人称为“庙城”,有记载的寺庙多达36处,崇寿寺塔所在的崇寿禅寺便是城中历史最为久远、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处寺庙。
该塔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通高45.72米,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全塔自下向上分为基座、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
基座高7.47米,上世纪初因颓毁,1938年经重修,在外面加固一层平素砖墙,每面长7.3米,原有形制及装饰已不可考。
塔身高约7.39米,是全塔主要装饰部分,八角,各有半圆形倚柱,每面正中砌拱形佛龛,高2.8、宽1.2、深1米,龛内砖心砖雕仰覆莲须弥座,座上砖雕坐佛一尊。龛外两侧相对嵌砖雕璎珞宝盖,惟独西北面用单朵莲花装饰。龛上嵌方形佛名题额。南曰昆卢尊佛,西南无忧德佛、西阿弥陀佛,西北须弥相佛,北云自在佛,东北庄严王佛,东功德王佛,东南宝幢光佛。踢额上有垂曼式宝盖,下有莲座,左右有飞天,均砖雕嵌入塔身。宝盖纹饰,西、北两面六挑垂带,其余四条垂带;飞天则东、南、西三面相对立舞。背面作供养童子合手;其余四面则相对飞翔;西南一面作仰身,余皆俯身均作一手叉腰,一手指高姿势与立着略同。倚柱上横着柏枋,枋上为夹砖木造大斗拱,补间铺作一朵双抄铺作,卢斗上有45度的斜拱缠倚柱上,为同式转角铺作一朵,斗拱上承砖枋檐檩,檩上木檐椽木三根内托望板,花板上用三层砖叠出檐,上为大式瓦作,十四行瓦垄。
塔檐部分通高约25.86米,由13层塔檐组成,层层内收。
第一层塔檐上的壁面极低,不及塔身十分之一,上用十四层砖叠出檐,檐上十二瓦垄。自此以上,则全无壁面,檐檐相接,层层内收。每层用十二层砖叠收出檐,形成均衡比例,唯十一、二两层增至十四、十八,或为改建时所为。瓦垄亦随收度而减少,每面自十四而十三,十二,十一,而九,而七,最上为三垄。八角攒尖收顶,上部封以方园形复钵,上接塔刹。此塔收度较大,呈角锥形,除最上三层外,角脊均可分为高低不同的上下两段,或为原来前后的区别,各层角脊下用木角梁,原有风铎。塔身各层原挂有铜镜数百,西面曾悬有铜鼓一面。
塔刹:铁刹杆高约5米,最上端为五层檐铜塔,塔身上有孔形龛门。塔下相轮,轮下四颗宝珠,均铜制。最下为露盘,盘周穿八孔,以八条铁链结角脊。
塔身涂白,青灰色砖,长37—40,宽18—20,厚6.5—8.0厘米,底面有六或七条沟纹,个别烧成红色。青灰色筒瓦长38、宽17厘米。
开原崇寿寺塔建成近千年来,历经大小维修不下十余次,是目前辽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辽金古塔。2011年,经过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专家组查阅资料并确定修缮方案,古塔基本按原貌全部维修完毕,再现了咸州古城八景中“古塔朝霞”的壮丽雄姿。
1963年9月,崇寿寺塔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