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辽宁

团山遗址
  发表日期:2022年5月18日  共浏览285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团山遗址位于开原市八棵树镇陈家村东100米一处大致呈“T”字形西南—东北走向的山梁(团山)上遗址西与陈家村相隔一条季节性河流,东接陈家村李家堡子屯,北倚群山,南为宽阔平坦的清河冲积台地。遗址1981年春季首次发现,1984年被列为铁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4月27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团山遗址面积广阔,面积约30万余平方米,地表散布有丰富的文化遗物。遗址中心区域东西宽约100、南北长约25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表文化遗物更为密集。 

  石器主要有石斧、石刀,陶器主要有罐、壶、鼎、豆等,均为夹砂陶质,有红、灰两种陶色,红陶居多,灰陶约占三分之一左右。陶器的火候较高,多为手制。标本中有丰富的器耳,有桥状耳、柱状耳、环耳、舌形耳、扁方耳、盲耳等,其中环耳和扁方耳比重较大。扁方耳的一面有锥刺纹。壶仅领部,圆唇敞口,高领素面。 

  豆是团山遗址已发现陶器类的大宗,多高把,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底部呈喇叭状。豆盘为圆唇,大侈口,浅底,豆盘下部饰有对称的两个泥条盲耳。因豆的种类及数量极其丰富,与其它地区已发现青铜遗址文物特性存在较大不同,其代表特性较为突出。 

  遗址中还发现较多的纺轮、网坠等生产生活用具,据此可以推断,居住在这里的原始居民是以经营农业和渔猎为主要的经济类型。遗址中还发现了多件青铜短剑柄端加重器,有海参状、橄榄状等,陶制的加重器尤具特点,表明团山遗址的繁盛阶段已进入青铜时代,大抵在战国文化进入辽北东部山区之前不远。 

  经历次调查,在团山遗址发现了压印“之”字纹陶片,陶片的纹饰特点与沈阳新乐遗址的陶器纹饰很接近,说明至少在距今4、5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团山遗址就已经有人类在此劳作、生息,遗址延续到2千多年前的青铜时代。 

  团山遗址是辽北地区青铜时代遗址中较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址中采集的陶、石器标本不仅数量多,形制也比较复杂,反映出文化内涵的深厚,大体代表了辽北东部山区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二、三千年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军事发展水平等状况。同时,团山遗址附近还存在大量已发现的石棺墓群、积石墓群及其他古人类生活遗址,对研究辽北东部山区青铜文化的性质、类型以及当时的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学术界对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命名为“团山文化”。 

  从发现至今,团山遗址尚未进行过考古发掘工作,其地下文物埋藏情况、古人类聚落遗址相关考古工作尚属空白。但这些未解之谜如同一团神秘面纱笼罩其上,让团山遗址更具魅力。


Google
 
上一篇:城子山山城
下一篇:磨石沟塔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7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6]
 · 北京大观园 [362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3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06.25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