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万人坑遗址始建于1968年,占地面积56.97公顷,已发掘3个群葬大坑(抗暴青工遗骨坑1个、死难矿工遗骨坑2个),埋葬死难矿工遗骨7万多具,是东北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死难矿工群葬遗址。建馆至今,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阜新万人坑遗址真实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在阜新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阜新煤炭资源、野蛮实施“人肉开采”、残酷奴役和迫害中国劳工的铁证。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阜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铁锹,拿起武器走上了抗日战场,浴血奋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工人阶级“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烽火特支革命意志,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并极大鼓舞了铁蹄下阜新人民的抗日士气,唱响了一曲曲威武不屈、气壮山河的胜利凯歌。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维修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维修保护工程随之开展,并于2015年8月15日重新对外开放。阜新万人坑遗址展区分为三个部分:
阜新万人坑遗址陈列馆 主题为《掠杀·抗争》,通过文物、雕塑复原场景、油画的有机结合,生动再现了日本侵略者在阜新期间所施暴行以及阜新劳工的悲惨境遇的历史场景。展览综合运用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融真实性、可观性、形象性于一体。
抗暴青工遗骨馆 埋葬的是发动震惊伪满当局的新邱下菜园子暴动而被日本侵略者残害致死的137具特殊工人遗骨。本馆是万人坑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烽火特支——阜新特殊工人抗日斗争主题展》,其主旨: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占阜新时期,被强制押送到“满炭阜新矿业所”的“特殊工人”,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中转入到敌人严酷统治下的后方,在秘密组建的中共特别支部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日伪当局的残酷奴役与迫害下,中共阜新特支的党员们坚贞不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宣传抗战形势,坚定和鼓舞矿工抗战必胜的信心,组织特殊工人磨洋工、闹罢工、斗汉奸、杀日寇……直至发起暴动,重新拿起武器,逃出魔窟再次走上抗日前线……其“勇于斗争、不屈不挠”的烽火特支革命意志,是阜新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死难矿工遗骨馆 掩埋遗骨的集中区域,分为南北两个群葬大坑,裸露遗骨110具,其中北坑遗骨58具,南坑52具。在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下,煤矿瓦斯爆炸、冒顶、透水、火灾、煤尘等事故频发,造成大量矿工死亡,控诉了日本侵略者“要煤不要人”的野蛮行径。
多年来,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积极将纪念馆打造为激发全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先后被国务院、中宣部等有关部门核定、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示范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