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贞地区的辽代砖塔,经统计约有15座,是寺院的一部分。据文献和石刻所记,当时辽代寺院名字有红帽子城南的萧寺、塔营子城内的宝严寺和返照庵,富荣镇水泉沟屯的白山院以及大板镇朝阳寺村的道教寺院岫云寺等。但寺庙都为木建筑结构,难以久存,惟有砖塔尚能保存下来。现在蒙古贞地区耸立在地表的密檐式砖有3座,既塔山村塔、塔子山塔和塔营子塔,其中以塔营子塔保存最好,是古城懿州的醒目标志。

塔营子塔(宝严寺塔)
位于阜新县塔营子镇塔营子村古城内中心偏西处,塔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32米。
塔座分为三层,平面皆八角形,周长41.1米,每角面宽5.2米,分束腰座,勾栏平座、莲花座。束腰座立于切削式平台之上,台作束腰的形式,束腰处每面都雕有三个壶门,雕有雄狮。中壶门之间用“隔架科式斗拱” 为间柱,铺间有二座,转角各一座。三个壶门之中,雕有佛像。勾栏平座,在束腰基座的上枋之上置四铺座斗拱七朵,铺间五朵,转角各一朵。须弥座内每面有壶门三个,内雕伎乐人,各角砖雕力士。莲花座共两层,做开放的莲花形,上立着八角形塔身。第一级塔身高大,转角处用砖砌出圆形角柱。塔身各面中间均雕有圆龛,内雕一尊坐佛,盘膝坐在砖台之上,右手举作法式,左手放在盘膝之上。头部作宝髻,身着敞胸宽博大衣。龛的上方雕一宝盖为护。左右各雕一胁侍,身躯拱向佛位,头戴宝冠,身着璎珞,手法生动。其上也有一宝盖。另在北面佛龛的两侧不雕胁侍像,而雕成两个天王像。佛龛宝盖之上有一佛名题额天宫。题着佛名可识者,南面“南光善说□佛”;西南“□光□普天明佛”;西北“明□自在□□仝佛”;北面“□□功德光明□”;东北“南无□□□佛”;余者皆不清晰。第一级塔檐有。
现塔营子塔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