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城址位于辽阳市文圣区新城街道新城村内,城建在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台地上。东京城城垣平面呈“菱”形,南墙长900米,北墙长896米,东墙长886米,西墙长832米,城周长计3514米。城墙墙心为夯土,外包砖石。因急于建成,夯土中夹杂大量的废旧石碾、石磨、石碑碣等。城墙下面砌筑石板条,高度大约2米到3米之间,石板条大约长1—3米,宽0.6—0.7米,厚0.35米。再向上为包砖,砖的尺寸为长0.39—0.41米,宽0.19—0.22米,现部分城墙夯土保留下来。
东京城分八门,每面各二门。门的位置大体东与西对称,南与北对称。分别是:南西“天祐门”、北西“地载门”、南东“德胜门”、北东“福胜门”、西北“外攘门”、东北“内治门”、西南“怀远门”、东南“抚近门”。门额内外对称,外书老满文门名,内书汉文门名。目前天祐门门券保存较完整。城内建筑主要有:“八角殿”、“汗王宫”、“弥陀禅寺”等,现仅存遗址。2013年5月,东京城城址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努尔哈赤的办事大衙门八角殿位于天祐门北大约400米处,平面为八角形,内外有排柱十六根,每根柱径大约45厘米,殿顶系用黄、绿两色琉璃瓦铺成,殿内和丹墀上满铺六角形绿釉砖,筒瓦和勾头也用黄、绿两色琉璃,勾头为蕃莲纹,压条是黄琉璃乳钉上衬海水江牙纹。
努尔哈赤的汗王宫则位于八角殿西约百米的全城制高点上,汗王宫建在人工修建的土台之上。台高约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积为16×16平方米,采用夯土筑法,外部砌砖。
弥陀禅寺,从东京城抚近门址向城里走约90米处路右侧即为弥陀禅寺,始建于清崇德六年即公元1641年。
由于官书多不记载,又缺少必要考古工作基础,东京城内其它建筑的具体位置、规模等尚不清楚。
东京城建于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于天命六年三月率兵攻下辽阳后,定都辽阳。同年八月启建东京城,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努尔哈赤力排众议,迁都沈阳。东京城遂设章京守护。
东京城是努尔哈赤所建第二座都城,承载过后金帝都的风水与王气,努尔哈赤在这座城里的作为,奠定了大清国数百年的基业。东京城城址是研究清初历史的重要遗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