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辽宁

卧龙山山城遗址
  发表日期:2022年5月17日  共浏览465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卧龙山山城遗址,曾名娘娘城山城,位于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城南15公里的杨家堡镇杨家堡村卧龙村民组北山上。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是岫岩县境内几个隋唐时期高句丽晚期军事防御山城中规模最大、保存尚好的一个。

  遗址所在的西山是一座独立的高山,整体呈簸箕形,西、北两侧山梁较高,南面略低,东面为山口,地势最低。山下卧龙河由西向东经山城注入由北向南流的大洋河,河的两岸有多处冲积小平原。

  山城分内、外二城。内城城垣沿山脊而建,呈环形,周长2.8公里,城垣材料主要以人工修凿的青石筑成,残留的城墙高矮不一,残高3—5米,墙基平均宽5米、顶宽约3米,墙体外侧均用长50×宽30×厚20厘米左右、经过加工的楔形石(三角形)砌筑,立面整齐、横面叠筑有序、缝隙严密,中间用毛石插接、碎石填实。

  东、南两面城墙外壁石被拆毁,内壁尚存、外露楔形石的小头,西墙、北墙和南墙西段有部分完整。损毁原因是1958年修水库到山上取石砌坝及后来当地百姓拆取城墙石修建学校、商铺、家宅所致。

  山城的南墙外向西依次有三个马面,北和西边也各有一个马面,均已倒塌。山城北峰制高点有一座圆形烽火台,直径10米,高约3米,外侧四周用人工修凿的石块砌筑,内侧用土石填实。此外还有蓄水池、瞭望台等遗址。

  内城设有东、南、西、北、西南五门。东部谷口为正门,南偏东35度,东门宽约2.6米,进深4米,两侧门基由大长条石砌筑,十分工整,至今保存较好。东门是山城人马主要进出口,东门墙基北侧底部有石砌的泄洪口。东门南侧墙高约8米;北侧城墙倒塌严重,南北长约50米,顶宽约2米,此道城墙是分隔内外城的主要标志。

  从东门进入内城,进门的右手边有一块面积约150平方米的耕地,其余地方则被高耸茂密的树木遮蔽。内城南、北、西三面环山,东西狭长、西高东低。东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有一台地,1987年此地曾发生泥石流,露出与山城同时期的建筑遗址和红板瓦残片。

  内城中部有一条山泉形成的溪流隐没在草从中流出城外;东门北侧墙底有泄洪口、墙外有泄洪沟,沟内树木十分茂盛,向东北方延伸并联通河水;东门城墙距沟底目测约15米。

  在内城的东南部有一座半圆形外城,长2.3公里,墙体小而低平,南北两端与内城相接,是内城的外围城,以增强城防作用。

  山城遗址内曾出土较多的红陶绳纹板瓦、莲花纹瓦当、陶罐、铁环和铁镞等。

  卧龙山山城遗址不仅具备了高、坚、险的军事特点,而且从地理位置上看,西距海城的营城子山城100公里,东至凤城的乌骨城95公里,形成遥相呼应、互相支援之势,是隋唐时期高句丽在西线营建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

  2019年,卧龙山山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Google
 
上一篇:析木城石棚
下一篇:海城仙人洞遗址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70]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7]
 · 北京大观园 [36506]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4]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43.94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