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监狱当时的总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最多时曾同时关押2000多人,他们当中,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抗日英雄,还有反法西斯的国际战士。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监狱解体。1971年7月,旅顺日俄监狱旧址经过全面修葺,正式面向公众开放。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址建筑介绍:
暗牢
暗牢是殖民统治者残害被关押者的狱中之狱。关押在这里的,都是那些敢于进行反抗斗争和被认为是严重违反狱规的人。
看守休息室
狱中有近百名看守,实行昼夜巡视,这里就是值班看守休息的地方。
戒护系
戒护系是旅顺监狱进行管理的核心机构,主要是负责对被关押者的监管押送和行刑,以及对被关押者的信件进行检查等。
刑讯室
当年的受刑者被带到这里执行刑罚。
看守台
这里的看守台,是三排放射性牢房的交汇处,看守在这里站岗值班。
西侧牢房
经过西侧牢房可看到日本和俄国不同的牢房建筑风格。
检身室
这里是对被关押者每天进行搜查的地方
一工场
一工场当时主要生产的物品是军用手套。这些军用手套基本上全部供给了当时驻扎在东北最精锐的部队——日本关东军。
三角地
当年被关押者放风的地方。1940年,狱中的共产党员王其焕,翟清平利用放风的机会,发展进步青年宁学贤入党,并组成狱中秘密党支部。
馆藏精品文物介绍:
1883年2月,清朝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订购一艘穹甲巡洋舰。军舰造价62万两白银,排水量2300吨,航速16.5节,安装有两门210毫米克虏伯前主炮和一门150毫米后主炮。1883年10月29日,李鸿章将这艘军舰命名为“济远”。12月1日下水。1885年11月8日,加入北洋海军。1894年7月25日,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丰岛海战;9月17日,参加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管带方伯谦提前率舰潜逃回旅顺。1895年2月17日,“济远”舰在威海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海军。1904年,随日本联合舰队参加日俄战争,同年11月30日,在旅顺羊头洼海域触俄军水雷沉没。2011年,入选辽宁省十大馆藏文物(近现代类)。
旅顺天后宫原址位于旅顺港北岸(今旅顺口区天光街南端),始建于元代。创修天后宫序碑记载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俄国强行租借大连和旅顺后,俄军以“军事用地”为名,威逼旅顺天后宫主持僧心一拆毁寺庙。心一坚贞不屈,“誓欲与庙同煨烬”。俄军被心一的抗争精神所折服,给予赔偿,选址教场沟一带(今大连市第五十五中学)新建天后宫的故事。
满洲福纺株式会社始建于1923年3月,位于大连市周水子屯。1926年4月25日,厂方开饷用小洋发给中国工人,却按日本金票扣工人饭费,这种赤裸裸的盘剥激起工厂中国工人的愤怒。4月27日,大连中华工学会侯立鉴等代表全厂工人找到厂主谈判,遭到蛮横无理的拒绝。按照中共大连地委的决定,上午10点半,工人拉下全厂总电门,推响了汽笛,冲出工厂大门,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开始了。“四二七”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大力声援和资助,工人们坚持罢工101天,迫使厂方答应了罢工条件,取得了罢工的胜利。2011年,入选辽宁省十大馆藏文物(近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