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广东

四会民歌
  发表日期:2022年5月13日  共浏览346 次   出处: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四会是岭南最古老的四个建制县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四会民歌是当地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清光绪《四会县志》记载:“昏(婚)期前数日,女且哭且歌,女伴从而和之,以示惜别之意,谓之‘啼哭歌’。每夕女眷来听啼哭歌者,列坐堂上,女于房中,别称呼为歌头,各以啼哭歌数句赠之。歌词每童而习之,不习则倩女眷之,善歌者预教之。”

按演唱语言来分,四会民歌主要分为两种:白话民歌,包括啼哭歌、情歌、劳动歌、礼俗歌、儿歌、运童调等,主要分布在四会城区以及黄田、江谷、石狗、迳口、龙甫、大沙、威整等乡镇;客家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客家情歌、罗源民歌、哭嫁歌等,主要分布在迳口、江谷、地豆、下茆、罗源等乡镇。此外,四会还流传有绥江船歌(号子)等民歌,分布在绥江、龙江等流域的渔民和水上居民集聚地。四会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词淳朴生动,通俗易懂,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曲调以羽调、徵调为主,较多出现滑音、倚音,演唱者多为“触景生情,歌由心出,问字拿腔”,演唱者还根据情绪需要加入“啰”、“嗬”、“啊”、“吁”、“啫”等助语衬词,有的还落在强拍上,这就使四会民歌的“拖腔”更富有独特的韵味。

四会民歌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广泛传唱,主要以“口传心授,上辈传下辈”的方式传承,是人们抒发情感、交流情谊、鼓舞志气、教育后辈的重要载体,具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颇具民间文学研究价值,是岭南文化宝库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会民歌历史上曾绽放灿烂的光灿,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四会民歌的生命力已大不如前,目前会唱的人大多年事已高,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四会民歌将面临失传的境地。


Google
 
上一篇:阳江山歌
下一篇:木偶戏(广东木偶戏)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906.25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