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广东

八音锣鼓
  发表日期:2022年5月13日  共浏览116 次   出处: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在高州,八音锣鼓叫“八音班”,在厅堂表演时也有人称“华堂班”,是一种以打击乐演奏为主的民间艺术,明末清初自闽南传入高州地区。由于乐班的组成人员不多,道具简易轻便,流动性强,易于演出而活跃于高州的镇村,是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简易巡游、演出活动,是高州年例等节庆活动中所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高州的八音锣鼓分小班、中班、大班三种组成形式,小班4人,中班5至8人,大班8至16人,表演以演奏为主,演唱为辅,演奏以打击乐为主,奏为辅,演奏的曲目有《贺寿》、《封相》、《玉帝登殿》、《七仙姬下凡》、《送子》、《大开门》、《小开门》等;演唱的曲目有粤曲小调,粤曲选段,釆茶调,高州山歌等。乐曲的唱词根据场所而定,庙宇多用祭文和祝文的唱词,家庭华堂多用祝贺吉祥内容的唱词。还有把八音锣鼓搬上舞台的,舞台上的八音锣鼓融入了许多民乐合奏元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八音锣鼓历史渊源深远,延续了明清以来的传统民间音乐的血脉,至今仍保留了工尺谱的记谱形式,部分乐师使用合、土、乙、上、尺、工、反、六、五、生等汉字记谱,并用正线和反线来定调;同时,八音锣鼓保存了古打击乐的原生态特色,是粤西地区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见证,八音锣鼓艺术经常见诸于民间节庆、庙会、祭祀、年例、婚喜、宗教等喜庆活动,既娱神又娱人,体现出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八音锣鼓班是一支亦农亦艺的传统民间艺术队伍,从艺人员年龄老化,艺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如不加以重视,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Google
 
上一篇:龙华大鼓
下一篇:三灶民歌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00.0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