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广东

沙田民歌
  发表日期:2022年5月13日  共浏览381 次   出处: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沙田民歌是在珠海地区的“疍家歌”和“ 渔歌”的基础上,经历代疍家人不断传唱加工,逐渐形成的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的统称。沙田民歌主要在珠江口西岸珠海市的沙田水乡一带流传。据北宋末年的《太平环宇记》记载,当地民间在婚丧嫁娶、庆典祀神时,就盛行用民歌“以导其情”。

沙田民歌采用带有珠海沙田地域口音的粤语方言演唱,属于六声音阶徴调式民歌,均采用无伴奏清唱的方式。因演唱环境、场合、形式等的不同,又分为高堂歌、咸水歌、叹情歌、姑妹歌、大罾歌、木鱼歌等。

高堂歌因源于“坐高堂“的婚俗场合而得名,以独唱为主,分长句(即古腔)和短句两种,一个乐段七言四句,一二四句押韵,每句前六字问字取腔,有固定尾腔,一三句尾加有“啰”衬字。咸水歌因近海的河水已成咸水而起名,多以情歌的形式出现,也分为短句和长句,其最大特点是称谓词用“妹(哥)好呀哩”、“好妹(哥)呀哩”,开头还有很多技巧性衬词,如“竹梳木梳”、“生葱熟葱”、“叮叮当当”等,唱起来妙趣横生。叹情歌又名叹家姐,是姑娘出嫁时带着哭腔叹唱的,从死去的先人一直叹到健在的家人,充满怀念和劝世意味,故均以家人为称谓词,如“阿妈呀阿妈啦”、“阿妹呀阿妹啦”,衬字用“唉”、“咖”等。姑妹歌因称谓词而得名,多以爱情为题材,常在船岸对唱,分上下两个七言句,其结构、韵辙和修辞手法均与咸水歌相同。大罾歌因是装罾网的渔民传唱而得名,亦为七言句,称谓用“妹(哥)呀哩”、“阿姐呀好妹”,衬字有“呀”、“呀啰”、“咳”等。木鱼歌据传来源于祭神时边敲木鱼边唱的调子,以独唱为主,擅长演唱情节曲折的历史故事,深受听众喜爱,过去曾有不少盲人以唱木鱼谋生;其调式由上下两乐句组成一个乐段,上句终于商音,下句终于徴音,都可根据内容需要由若干个七言句组成。沙田民歌虽然题材、形式多样,但均有比较固定的曲调,且多数时候都是由演唱的民歌手现场“暴肚”编词,具有即景、即兴的特点。

沙田民歌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承载着沙田地区的民俗风情,是海河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而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发掘、抢救、保护沙田民歌,对于研究珠海市及珠江三角洲疍家人的劳动习俗、生活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珠海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尤为明显,人们对于文化经济生活选择的自由空间很大,沙田民歌这种艺术形式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


Google
 
上一篇:客家山歌(石岩客家山歌)
下一篇:白口莲山歌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58.59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