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乐观是著名的,流放岭南是他的荔枝美食之旅;而流放琼崖,是他的爱心助教之旅。所以严格地说,苏轼来海南是度假,是海南度假休闲游的始祖。想在古榕树下追慕大文豪的诤骨欢颜么,东坡书院足可寄托你所有的情思。
“东坡书院”是为纪念北宋大文谊、谪臣苏东坡而建于1098年(北宋时期),位于儋州古城中和镇,离儋州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镇40多公里处,后经重修,明代(1549年)更名现名。东坡书院,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枉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载酒堂,为苏东坡被贬昌化军(现儋州市)时居住、讲学的场所。《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他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被上司逐出,便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檐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一座房屋,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堂”。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挚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东坡书院为历代儋州最高学府,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 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闻名的《坡仙笠屐图》。来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泳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边,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清幽肃穆。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功儒家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馆前东坡笠屐铜像耸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中和镇古时是儋州的州治所在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此谪居三年。由于苏东坡对本地文化的影响,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都喜爱吟诗作对,中和因而也有“诗对之乡”的美誉。除了东坡书院外,镇里还有桄榔庵、东坡井、魁星塔等古迹。
清代,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书院旧址虽已经历了900 年的风雨侵蚀,但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现在东坡书院已完全恢复了当年风貌,成为颇具规模的旅游点。
东坡书院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4 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题。院内一座池塘清波涟漪,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载酒亭绿瓦重檐,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呈欲飞之势。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亭上绘有反映苏东坡当年生活、写作、授徒情景的8 幅图画,生动形象。载酒亭东西两侧,有金鱼戏水、红莲盛开的莲池。 载酒亭,为重桅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堂中绘了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 “载酒堂”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堂中两侧,有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13座。后墙上的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
东坡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鸣雪因缘”。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在东坡书院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
东坡书院中还设有展览馆、望京阁等供来海南旅游的旅客参观、游览。
苏东坡一生仕途崎岖,屡遭贬谪。宋绍圣四年(1097)6月,苏东坡从惠州贬至儋州时已年逾花甲,居儋三载,以著书为乐。
写下大量闻名诗文,留下一笔贵重的文学遗产。他不顾生活艰苦,躬耕自处,与当地人民亲密相处。他致力传播华夏文化,热心文化教育,使儋州地区“书声琅琅;弦歌四起”,为振兴儋州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同时也与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当时的诗句“我本儋耳人,宿生西蜀州”,就是个人情感的彻底的表露。苏东坡离琼后,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他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苏东坡晚年被贬儋州,时间虽然只有3年,但他以独有的天才,促进了海南岛文化的发展,海南人民永远纪念他。
东坡书院帮助人们了解苏东坡晚年生活、思想、创作,是海南省独具一格的游览胜地,也是考究苏东坡历史的学者必到之地。60年代初期,郭沫若、田汉等知名人士曾先后游访,并留下珍贵有名的诗篇。载酒堂在载酒亭的后面,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它包括两则的耳房,十分富丽堂皇。堂中两侧,有历代名人学者为东坡书院所撰的诗文碑刻13座。堂后墙上有两幅大理石绘刻;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上刻苏东坡头戴竹笠、脚着木屐,酷似其儋州乡人形象;右边一幅是明代大文学家宋濂的题词;“东坡在儋耳,一日访黎子云,途中遇雨,从农家假笠、屐着归。
妇人、小儿相随争笑,群犬争吠。东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觉坡仙洒脱出尘所致。数百年后,犹可想见。”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其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连,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幽静肃穆。大殿正中,放置用玻璃制作的苏东坡、黎子云及苏过的塑像,殿里还陈列有苏东坡的主要生平事迹及居儋时的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