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草把龙灯流行于潜江境内的水网湖区(水稻产区),它始于清末,流传至今至少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草把龙灯通常在春节、元宵和二月二龙抬头的时令节日表演。如遇重大灾害或瘟疫流行,也会扎制草龙,祈求平安,驱除邪魔。
草把龙灯的制作取材包括竹、木、绳及稻草,一般分为7节、9节、11节和13节。舞龙的套路有近十种,如“拜祖师”、“穿三门”、“单圈打场”、“黄龙盘柱”、“拜四方”等。每个套路都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如“拜四方”的内涵是东拜东岳大帝,南拜南海观音,西拜西方如来佛,北拜北斗七星神。“黄龙盘柱”则是登高望远拜天庭。金灿灿的黄龙舞动起来,在打击乐的助威下,气势磅礴,犹如翻江倒海,深受百姓敬仰和爱戴。 潜江草把龙灯是长江中游古越人、楚人崇龙、尊龙意识及后世民间多神信仰(主要是佛、道)复合作用的产物。同时,它也是长江中游悠久的稻作文化标志性的民间文化现象。草把龙灯具有显著的民俗特征、楚文化遗存的祭祀性特征和民间手工艺造型艺术特征,并兼有民舞和民乐的艺术成分,具有民俗研究价值和传承实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