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黑龙江

黑龙江省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
  发表日期:2022年5月10日  共浏览307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1 黑龙江传统魔术

  项目批次:国家级第2批、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杂技团代表性传承人:丁菊香王丽彦

  黑龙江传统魔术又称“北派魔术”,以魔术传承人,人称“十三刀”、“罩子魁”的赵世魁(1914—1990)为代表,其魔术表演在中国近代魔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北派魔术主要以“罩子”绝活著称,偏重手彩,其无中生有,平中见奇,充分体现了黑龙江“北派”传统魔术技法的高超。在表演上有一套独特的手、眼、身、法、步、口、抢、裁、粘、续和托等技巧,对口说白幽默诙谐,独具地方特色,编排的“黑活”在国内绝无仅有。因观众的流失,传统魔术亟待保护传承。

  2 舞中幡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马戏团代表性传承人:尹佐洲尹成杰

  舞中幡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杂技节目。中幡是道具名称。舞者通过舞动中幡来完成闪、转、腾、挪、跳、跃等花样技巧,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发展,使原本力量型的节目逐渐转化为融力量与技巧合一的杂技表演,展现出中华民族健壮、欢快、活泼的朴素民风。齐齐哈尔马戏团的舞中幡由尹佐洲之父尹绪华闯关东时带入东北地区,经传承发展而成为该团优秀传统节目之一。

  3 蒙古族草原赛马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

  代表性传承人:王凯

  蒙古族草原赛马是其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赛马源于蒙古族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方式。蒙古民族对马有着深厚情感,每一个蒙古男人都要驾驭马匹,由此产生各种赛马活动。赛马是蒙古族人盛大节日“那达慕大会”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赛马英雄是人们心目中最勇敢的人。

  4 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莫成海吴晓辉

  罕伯岱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是达斡尔族在长期的渔猎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多种体育竞技项目。有骑马、射箭、摔跤等大型竞技项目,及在村边地头进行的打陶力棒、拉棍、转棍、颈力、颠倒抱人、骆驼驮、摔马跤等小型竞技项目,道具简单,容易普及,传承着达斡尔族历史文化的各种信息,对研究达斡尔族发展演变史价值极大。

  5 满族珍珠球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五常市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郎国兴

  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京旗文化重要内容,分布在五常市拉林镇及周边乡镇。明朝时,满族青年男女把“绣球”比作大颗珍珠,在陆地上竞相往鱼篓投掷,投中者预示能采出更多的珍珠,后逐渐形成一种攻守兼备的民族球类项目。1644年清军入关时带到京城,供八旗子弟游戏。珍珠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被国家确定为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重要参赛项目。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扩展

  项目保护单位:阿城区满族联谊会代表性传承人:关志坤那国学

  哈尔滨市阿城区是金源文化的发源地,京旗满族的聚居地。采珍珠是满族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可追溯到女真人的渔猎时代。满族人民把这一生产活动演绎成珍珠球这项体育活动,用于丰富自己的生活。器材中的两个球拍,代表保护珍珠不被人采走的蚌壳,用球代表珍珠,用网兜兜取珍珠,用鱼篓收藏珍珠。该项运动表现出满族人民敏锐的创造性、丰富的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状态。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扩展

  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体育局        代表性传承人:关常富

  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族的发祥地。古代满族先民在牡丹江流域采珍珠的生产活动中,发明珍珠球这项体育竞技活动。竞赛方式简单,用球代表珍珠,两个球拍代表"蛤蚌",保护珍珠不被别人采到。双方对垒,每队出6名运动员,用网兜来得到珍珠,最终以珍珠的数目分出胜负。此活动既有极强对抗性又有游艺性,要求参赛队员具备高超的技艺和团队配合精神。

  6 赫哲族叉草球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双鸭山市饶河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何玉林孟祥文

  叉草球为赫哲族传统民间游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赫哲族人上山狩猎或下江捕鱼时,为练习瞄准本领、防备野兽侵袭,用湿草扎成碗口大的草球,用两根带叉削成尖状的木棍,或用激达(扎枪)来叉草球。现为三江平原赫哲族群众性的体育游戏。

  7 昆仑派无极门武功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传统武学研究会

  代表性传承人:孙学孟孙 皓

  昆仑派无极门武功是中国最早的武术宗派昆仑派武功的一支,由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所创,中兴地为河北沧州,近现代最主要传承地为黑龙江省。该武功包括武德、武论、武艺,以养生、养性、养颜和技击、医病、益寿为宗旨,集技击、健体、养生于一身,重视精、气、神等内在的修炼,具有刁滑、凶猛、吞吐、浮沉的特征。

  8 陈氏健身功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代表性传承人:张明川

  陈氏健身功起源于陕西华山云观台,由五代宋初著名内家武术大师陈传为创立,已有近千年历史。从天地人出发,以精气神收心求静、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入手,揭示宇宙、太极、气功及内家功特有的健身养生奥秘,达到滋养精气、固本强身、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继而祛病延年之目的,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健康长寿的不懈努力。

  9 满族欻嘎拉哈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海林市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付金荣

  欻嘎拉哈是满族流传面积广、参与人数多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春秋战国时就有铸铁嘎拉哈,最早用于占卜,清太祖努尔哈赤就用嘎拉哈来占卜是否出征。女真人-满族人是喜欢欻嘎拉哈的民族,并制作出玉嘎拉哈作为孩子的吉祥物,孩子们也以佩戴玉嘎拉哈为荣。歘嘎拉哈所需用品:羊嘎拉哈4枚,布口袋1个。

  10 满族踢行头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保护单位:海林市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关志厚

  满族踢行头是满族民间传统游戏。满族人每次猎得虎、熊都认为是山神所赐,他们将兽头摆放树墩上,众人围着树桩拜祭山神后,烤食兽肉,饮酒祝贺,唱歌跳舞,再抓起兽头奋起踢之,称“踢熊头”。此活动历经延续后,如今叫“踢行头”(熊头采用球形替代品)。满族人每年春节必举行“踢行头”活动。

  11 鹿棋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

  代表性传承人:安广学

  杜尔伯特地区鹿棋用髌骨(嘎拉哈)做成,也称“孛根吉拉嘎”。5条经纬线交叉组成正方形棋盘,4角各划一条通栏斜线成斜“十”字,再取经纬线中线端头,相互划成4条斜线,形成正方形,全盘共35点。两人对弈,一方执鹿2子、一方执犬24子。执鹿方从犬身跳过,即吃掉一犬,执犬者在适当位置另置一犬。鹿不能吃犬时可任走一步,犬再置一子,直至犬子全部下完。执鹿者将犬全部吃掉,鹿胜;执犬者让鹿无步可走,犬胜。鹿棋玩法简便,工具简单,易于普及。

  12 朝鲜族尤茨游戏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

  朝鲜族尤茨游戏是朝鲜族春节期间家庭围在一起玩的传统游戏。根据丢掷东西的翻扑来决定分数,按分数走棋。道具由尤茨、棋子、棋盘组成,尤茨用4根短木块做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半圆形,也有用栗子和豆瓣玩的尤茨。棋盘由25步组成,传说是按星座的位置制成。现已成为朝鲜族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比赛项目。

  13 朝鲜族掷柶游戏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五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代表性传承人:金善香

  掷柶游戏是朝鲜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游戏,又称“掷柶”或“柶戱”。朝鲜族先民们以“掷柶”方式占卜求得来年好收成,后来慢慢演变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游戏。掷柶游戏器具简便,由棋盘(也叫马田)、骰子、棋子(由4个刻注标记的扁豆或4根长约20-30厘米的半圆木块制成)。参加人数为2人或2人以上,分甲乙两组后编号顺序进行。按逆时针方向顺序轮流掷骰,按掷骰所得分数在“马田”上分别摆上4个棋子,从起点开始往终点运行,最后在棋盘上先走完的一组获胜。


Google
 
上一篇:黑龙江省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1】
下一篇: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680]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288]
 · 北京大观园 [3621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09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48.14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