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典籍记载,风狮爷的形成应该是在金门,大约在明代中叶和明末出现。据传,郑成功攻打台湾时,要建造大量舰船,就在金门岛上砍伐了大量树木,导致金门风沙日益加大,岛上村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此时,除了重新植树外,风狮爷的传说开始兴起。
金门与大嶝同属海岛,面临同样问题,风狮爷也逐步从金门传到大嶝。福建省海峡五缘研究会理事、翔安民俗专家张再勇说,以往大嶝好几个村庄都有风狮爷,但是很多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目前大陆地区仅大嶝存有两尊风狮爷。而金门风狮爷数量较多,有好几百座。
在大嶝,离风狮爷几百米远处,有一古石雕“石狮爷”,相貌和功能与风狮爷相似。民俗专家说,“石狮爷”本名“石狮公”,可以说是风狮爷的原型。
石雕的头顶有一个“王”字,嘴巴衔着一把剑。
村民陈先生说,“石狮爷”已有三四百年历史,相传是建村时建的,镇风沙、克妖魔。据介绍,石雕原本是立体方形的,但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被运到附近一个水利站当成了建筑材料。后来被重新运回,并立在原处。
民俗专家张再勇表示,“石狮爷”本名为“石狮公”,容貌确如村民所言与风狮爷有点相近,且功能也有相似之处,都可以镇风沙。
他说,风狮爷形象是一步步演变而来的,跟“石狮公”有极大关联。最早是泰山石敢当,然后中原文化往南流传,到了南方则演变成“石狮公”雕塑。到了明朝中末期,翔金两地人民将“石狮公”再次演变成如今的“风狮爷”。目前,石敢当、石狮公和风狮爷在翔安都能找到。可以说,“石狮公”是“风狮爷”的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