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福建

高甲戏
  发表日期:2022年5月5日  共浏览154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高甲戏系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 孕育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代中叶。它主要流传于泉州、晋江、南安、厦门、龙溪等闽南地区、台湾省,以及港、澳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地。高甲戏语白采用泉腔,唱腔主要来自南音兼收俚歌小调,活泼、粗犷。其音乐吸收闽南吹奏乐、笼吹、拾音等。半个世纪以来,高甲戏剧种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曾数次晋京及出国演出,是海内外泉腔语系观众喜爱的剧种。

  高甲戏又名“弋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最初是从明末清实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发展起来的剧种,也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的足迹曾遍布于晋江、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语系地区和台湾地区,还流传到华侨居住的南洋一带。 高甲戏孕育于明末清初,早期称“宋江戏”;清中叶,发展成为“合兴班”。清末以后始称高甲戏。

  宋江戏源于古代闽南民间的装扮故事,据万历年间泉州府经历陈懋仁《泉南杂志》记载:“迎神赛会,莫盛于泉。游闲子弟,每遇神圣诞期,以方丈木板,搭成台案,索以绮绘、周翼扶栏,置几于中,加幔于上,而以姣童装扮故事……”。清末明初,闽南民间流行化妆游行,尤以泉州为盛。村民每逢喜庆吉日或迎神赛会,便装扮梁山好汉,配以南锣、南鼓和民间“红甲吹”、“十音”之类的曲调,游行于村镇,间或在广场上排成“蝴蝶阵”、“长蛇阵”等各种带有故事性的表演,深受村民喜爱,于是便逐渐发展成由儿童组成的业余戏班,演出节目仍为宋江故事,群众称为“宋江仔”。继之出现了由成人组成的专业戏班,时称“宋江戏”。 高甲戏的演出剧目分为“大气戏”(宫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生旦戏较少。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大半来自京戏、木偶戏和布袋戏,小部分是吸收梨园戏的,还有一些是艺人根据历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编而创作的。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俗称“九角戏”。高甲戏的表演艺术,一部分来自梨园戏和木偶戏,一部分来自弋阳腔、徽戏和京剧。初期节目没有固定的脚本,可以演员按剧情顺口溜。唱做也较自由,没有一定的台位,演出时间可长可短。

  高甲戏的音乐唱腔兼用“南曲”、“傀儡调”和民间小调,而以南曲为主。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伴奏乐器以管乐、唢呐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改用琵琶为主),此外还配有横笛、二弦、三弦等。打击乐器及其打击方法与京剧相同,如〔冲头〕、〔长锤〕、〔急急风〕等,但“三通”和“出将”时则与京戏不同。丑旦戏或轻松场面加用双铃、响盏等。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成立泉州大众剧社,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 ,《桃花搭渡》、《扫秦》荣获剧本奖和演出奖。


Google
 
上一篇: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
下一篇:厦门小八景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18]
 · 北京大观园 [3624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64.84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