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关位于凭祥市西南18公里中国境内两山对峙险坳处,扼中越交通咽喉。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
友谊关历史悠久。汉代,因关口地处雍鸡县而称雍鸡关,后来改名界首关。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为镇夷关,后又改为镇南关。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亦名大南关,一般简称南关(一说明初建关,初名咘村关,正德年间改称镇南关)。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把红旗插上镇南关,宣布广西全境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初还延用旧关名,由于南望友好邻邦越南,于1953年10月改为睦南关,1965年1月,改名友谊关。
友谊关古来就是军事要地,曾有过多次战事发生于此。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领越南的法国侵略军越过边界,侵入关内。70高龄的清军将领冯子材率领的大刀队与法军展开肉搏战,将入侵者赶出关外。此役击毙击伤法军两千,擒斩数百,是为闻名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1日,孙中山在这里发动了镇南关起义,与清军激战7昼夜, 震惊了清朝上下。
关上原有关楼,曾先后两次分别毁于入侵的法军和日军。新中国成立后,在城门上建一层楼阁,琉璃瓦顶,檐廊木柱,四周有棂窗。1957年,政府又拔款重修,城门上建三层楼阁,展览关史及中越两国领导人于此友好会晤的史料。通往越南的公路就从关门通过,关前为一个小广场,从小广场沿公路再往前不远处即为中越两国国界。关楼左右筑有关墙向两边山上延伸,关门上嵌刻陈毅元帅题写的“友谊关”3字。
|